您的位置:首页 >> 境内 >> 景区 >> 颐和园
 仁寿殿简介

仁寿殿

  进仁寿门是仁寿殿院落,而迎面却是一块高丈余的湖石挡住了视线,此石称“寿星石”,原是嗜石成癖的明朝官吏米万钟勺园中的珍物,光绪年间移至此地,成为仁寿殿院内的一块天然屏障。寿星石后,庭院正中是一只铜质异兽,龙头、狮尾、鹿角、牛蹄、遍身鳞甲,造型别致,这就是传说中的瑞兽麒麟。此麒麟原为圆明园之物,后迁至此。原为一对,其一被毁,此只麒麟前腿亦带伤痕。庭院中还对称排列了四块石峰(原在圆明园内,后移至此),被称为“四季石”,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石上镌刻着乾隆五年题写的御制诗文,极为古朴有趣。此四块太湖石与寿星石合称为“峰虚五老”,象征庐山胜景五老峰,喻意长寿。

仁寿殿

  宽敞的院落内坐西朝东有正殿七间,名仁寿殿。这里是慈禧、光绪坐朝听政的大殿。同紫禁城的宫殿一样,仁寿殿规模宏伟,气派雍容。门、柱、窗一律用红色,烘托起皇家威严的气氛。大殿以朴素的青灰瓦代替华丽的琉璃瓦,并在院内栽植常青树木,点缀山石,以求同园林的整体环境相协调。仁寿殿外宽大的月台,对称排列着铜龙、铜凤、铜缸和四个乾隆朝的鼎炉,用来烘托皇帝那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气势。

仁寿殿一角

  仁寿殿的前身名勤政殿,乾隆皇帝规定:凡御苑中临朝的正殿一律称作勤政殿,用意是游苑不忘勤理政务。慈禧重修颐和园时取孔子《论语·雍也》中的“仁者寿”一语,改用今名。仁寿殿内,正中为一座平台,三面设有雕造精美的木栏台阶。平台中间设置宝座、御案、掌扇。宝座后面是一座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是以紫檀木为框架,并雕以九龙,屏心为玻璃镜,镜面上有226钟不同写法的“寿”字。平台周围有凤凰、甪端(独角兽,能“通四夷”故常在君主左右,象征八方来朝,实际用途是香炉)、鹤灯、鼎炉、龙抱柱等配套的景泰蓝制品,完全是一派金銮殿的气派。

仁寿殿内景

  大殿内南北两侧的暖阁,是上朝时太后和皇帝休息的地方。壁上悬挂的大“寿”字,写在绘有蝙蝠和彩云的图案上,名“百蝠捧寿”。有时,也会在这里召见大臣,光绪皇帝就曾在左侧暖阁里召见过戊戌变法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下,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光绪本人亦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他的政治生涯实际上到此已经结束。此后,光绪度过了十年没有人身自由的囚徒生活。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清漪园时是北宫门)。东宫门为五间,三明两暗,大门上方悬挂的“颐和园”牌匾,是清光绪帝手书。“颐和”为颐养精神、心情平和之意。匾上镌刻五方印章,分别是“光绪御笔之宝”、“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数点梅花天地心”、“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丽日春长”。虽然是光绪御笔,但是,匾上的印章,上方正中却是慈禧的印章“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两侧则是“数点梅花天地心”和“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而堂堂一个皇帝的印章却窝窝囊囊的置于匾的右侧,可怜啊!

  台阶正中嵌砌的云龙石,雕有双龙戏珠图案,工艺精美,系圆明园安佑宫的遗物。门前两侧,一对铜制猛狮蹲踞在汉白玉雕的须弥座上,守护着颐和园。左为雄狮,称狮子滚绣球;右为雌狮,前爪下一小狮,称“太师少师”。

  东宫门外南侧的小卖部和北侧的售票处,原为清代的朝房和銮仪卫侍卫值班处。东宫门内甬道两侧古柏夹荫,迎面是一座牌坊式门楼,边柱两侧连着红墙,此门为仁寿门。仁寿门是颐和园宫廷区的二重门,门上的匾额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门前两侧的配殿为南、北朝房,旧称南北九卿房。原是清代九卿六部的值房,为清代军机阁部办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