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殿始建于魏晋,唐代铸金塔置其上,台下有舍利密室,时称“金塔古台”。南宋皇帝赵显于延祐六年(1319年)奉诏移居甘州卧佛寺后,因“黄金台诗”赐死于此,故宋元别称“黄金台”。明正统六年(1441年)英宗钦差御马监太监兼尚宝监太监鲁安公王贵在原址建禅堂时,发现前代所设地宫及镇塔舍利等宝物共496件(块)俱不敢动,逐依唐风兴建了“万寿金塔殿”,置唐代金塔于殿顶,又添置各类宝物计2058件与原有宝物一同盛贮于一 石函内复埋地宫之中,再铸三世铜佛列于殿中并勒石《万寿塔碑》铭记,故后世亦称“金塔殿”。万历以后至清代早期为弘仁寺雕刻、刊印刷佛经的场所,清末至民国时期大佛寺日渐颓废,金塔殿被毁,殿顶之塔不知去向。“文革”期间地建司占据大佛寺。七十年代在寺院开挖防空洞时,金塔殿地宫被掘出,所盛宝物500余件被民工哄抢一空,后经追缴,部分得以收回。1986年在恢复大佛寺古貌建设中,于旧址处迁建了城中二廊庙内之二廊殿。该建筑系清代风格,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复合式多样型屋顶,前带卷棚,殿高约八米,仍建于1.8米高的方台之上,殿内陈列明正统六年所铸三世佛,2003年又新塑了迦叶、阿南、文殊、普贤及大佛寺始创人嵬咩国师共五身像,绘有“释迦弘法”、“王贵集士造经”、“佛祖本身故事”、“菩萨救八难”等九通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的壁画,佛像前设有香案供台,为信士顶礼膜拜。
金塔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