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姓子,名干,殷纣王的叔父,官居少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因进谏而遭剖心的忠臣,是历代为官的榜样,是德礼文化的开源人,比干庙也受到历朝统治者的重视而多次修缮,现存的比干庙建筑群多为明孝宗皇帝所建。四周朱墙环围,古柏交柯,碑碣林立,庙内的“开心柏、板柏、平冠柏”为世间罕见,被称为书法宝库的古碑廊里的北魏孝文帝碑,唐太宗贞观碑及大殿前的乾隆御碑等也都是稀世珍品,还有“没心菜、天葬墓、孔子剑刻碑”等为比干庙留下许多美好动人的传说。
主体建筑有赤胆忠心牌坊、神道、塑像、照壁、山门、仪门、碑廊、木枋、三公祠、妈祖殿、大殿、石坊、墓碑亭、比干墓、祖德流长亭、天地浑圆亭、万源亭等等。 比干庙的修建年代,据《尚书·武成》记载:“武王克殷,封比干墓”。建国后,几经修葺,基本上恢复了原貌。
千百多年来,比干庙(墓)虽历经数次兵火破坏和风雨剥蚀,但建筑规模和布局基本完整。1990年以来,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新乡市、卫辉市和社会各界尤其是海内外比干后裔的捐资建设等,相继修缮了山门、配殿等,拉起了围墙,绿化美化。
比干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