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早在3500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使用了相当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商周时期的文字,除了甲骨文以外,使用最为普遍的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和私人著述的出现,迫切需要更为广泛的书写材料和更为简便的书写方法,简牍文字便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应运而生了。“吞三江五湖”的楚国奄有中国南方的广袤疆土,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和精神风貌,其表现形式之一——楚文字也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战国中晚期,简牍、帛书之类的手写体文字在各类文字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皆位居列国之首。因此楚国简牍文字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荆州出土简牍文字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