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境内 >> 景区 >> 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

 陈宝箴世家简介

陈宝箴世家

  陈宝箴(1831-1900.7.22),谱名陈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人。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所赏识。先后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时与许仙屏号为“江西二雄”。1895年在湖南巡抚任内与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等办新政,开办时务学堂,设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刊《湘学报》。受到湖南守旧派王先谦、叶德辉的攻讦。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戊戌政变后被革职,永不叙用。

陈宝箴世家

  他的儿子陈三立是代表中国旧文学的晚清民初的著名诗人,“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就出生在凤凰古城的故居里。陈氏家族可是人才辈出。陈三立之子陈师曾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与齐白石交谊极深,曾劝齐白石变法,自创风格。王雪涛、王子云、李苦禅、刘开渠等皆出其门下。二子陈寅恪为史学大家,留学海外二十年,通十余种文字语言,真正的学贯中西。三十多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一起受聘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四大导师,为公认的现当代国学大师之一。

陈宝箴世家一角

  讲到陈宝箴,人们往往只知道这位清末著名维新派人物,曾主政三湘,“锐意整顿,为中华之嚆矢”,却不太清楚他在任湖南巡抚之前20年,曾署湖南辰、沅、永、靖兵备道两年,治所便在凤凰城。时间虽然不长,但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受到凤凰人的拥戴和敬仰。

  当年,陈宝箴一踏进凤凰城,便接到状纸,告境内欧阳家族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且与官府勾结,百姓怨声载道。陈宝箴经过明查暗访,在掌握充分证据后,一举铲除,顿时百姓拍手称快,社会秩序稳定。湘西九分半山半分田,土瘠民贫,陈宝箴根据自己家乡修水一带农民以红薯为主粮的特点,教当地百姓种红薯,“又招人制鉋,教鉋薯为粮,名薯丝,干食可久储。”同时,还教百姓植茶种竹,增加经济收入。

陈宝箴世家内

  凤凰城为明清军事重镇,屯军众多,军粮运进、山货外出,皆从陆路,山高路险。城西虽有沱江,但水流湍急,江中怪石林立,舟船不能直通城下。陈宝箴决定组织民工开凿沱江。他多方筹措经费,甚至动员包括母亲在内全家节衣缩食,减少应酬开支,挤出自己薪金资助疏江工程。他交待厨工佣人多买蔬菜,少买荤菜。厨工佣人私下议论,说他故作清廉。陈宝箴闻之一笑,以诗作答:

  嚼来却是菜根甜,

  不是官家食性偏。

  淡泊生涯吾习性,

  并非有意钓清廉。

  陈宝箴不是一个喜好作秀的沽名钓誉之徒,开凿沱江也决非没有实际意义的形象工程。他克己奉公,挤出薪金资助疏江,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百姓,经过7个月的努力,工程告竣,从此“自泸溪北通沅水,舟楫辐辏城下,兵民大欢”。结束了凤凰城下不通舟船的历史,大大便利了凤凰与外部的交往。

  后陈宝箴调任河北道,兵部侍郎的郭嵩焘撰文为之送行:“君之去远矣,则宜湖南之人流连咏慕,旁皇太息于君之行也!”凤凰百姓为陈宝箴的离去依依不舍。

  凤凰人有情有义。不仅当年为陈宝箴的离去“流连咏慕”、“旁皇太息”,而且代代相传,百年不忘。我特地寻访了正在筹建中的陈宝箴纪念馆。一位当地文化人因为仰慕陈宝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自筹资金,动迁出住在陈宝箴故居内的居民,将故居修缮一新,又从陈氏后裔陈小从那里募集到一批照片和实物。纪念馆正在紧张布展,今年春节期间即可对外开放。

  因为对陈宝箴的尊重和爱戴,凤凰人也关注陈宝箴后裔。2001年,当黄永玉从一本书上获悉陈宝箴之孙、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死后30余年,骨灰仍未落葬时,主动致书陈寅恪之女陈流求,询问是否为经费所困,表示愿意资助。当获悉是因为欲葬庐山而尚未落实时,黄永玉特请曾任江西省委书记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出面,与江西省政府联系,并于翌年春专程陪同毛致用和陈流求到南昌、庐山落实此事。黄永玉还手书“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刻于墓碑之上,执意将陈寅恪这一千古绝唱昭示天下,令陈氏后裔及世人感叹不已。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徜徉在凤凰古城,思索沈从文与陈宝箴的人生际遇和历史命运,不禁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