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境内 >> 景区 >> 都江堰
 宝瓶口简介

宝瓶口

 

宝瓶口概览 

宝瓶口前观

宝瓶口近观

  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那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宋史》就有“则盈一尺,至十而止; 水及六则、流始足用。”《元史》有“以尺画之、比十有一。 水及其九,其民喜, 过则忧,没有则困”的记载。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通过干渠经仰天窝节制闸,把江水一分为二。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四,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倾斜,一分再分,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及绵阳、射洪、简阳、资阳、仁寿、青神等市县近一万平方公里,一千余万亩农田。 离堆上有祭祀李冰的神庙伏龙观。宝瓶口右侧过去有一个末凿去的岩柱与其相连,形如大象鼻子,故名“象鼻子”。象鼻子因长期水流冲刷、漂木撞击,已于1947年被洪水冲毁培塌。宝瓶口岩基,干百年为飞流急湍的江水冲击,出现了极大的悬空洞穴。毛泽东1958年视察都江堰时说一千年一万年后将如何!为了加固岩基,1970年冬,灌区人民第一次堵口截流,抽干深潭,从两岸基础起,共浇注混凝土8100多立方米,结离堆、宝瓶口筑起了铜墙铁壁,使这个自动控制内江水量的瓶口,更加坚实可靠。在离堆右侧,还有一段低平河道,河道底下有一条人工暗渠,那是为保障成都工业用水的暗渠。那段低平河道,当洪水超过警戒线时,它又自动将多余水量排入外江,使流入内江水位,始终保持安全水准,这就便成都平原,有灌溉之利,而无水涝之思。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个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在今天仍然是处在当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运用,然而这些科学原理,早在二干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运用于实践了。这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