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花市清真里的两柁“恐雀木”是很出名的。它们实际是礼拜殿内两个方形横梁,直径达60公分。相传它们可以发出一种幽香,阻止一切飞虫鸟类进入。马宝刚证实了这种说法,“前些年大殿搞维修工程,夏天门窗全开着,有时能见到猫和黄鼠狼乱跑,但从没有麻雀往里飞过。”虽然这种“恐雀木”距殿外屋檐还有很远的距离,从来没有见过燕子来檐下筑巢。“有专家分析,这种能散发特殊气味的恐雀木应该属楠木的一种。”如果仔细看还会发现,每根恐雀木上还束着几道铁箍,据说是为了避开皇宫征用故意加上去的。皇宫建筑也常苦于鸟雀做窝或误入,乾隆皇帝听说了花市清真寺中恐雀木的奇效,于是趁寺庙重修时机想占为宫内使用。寺里人得知后找工匠做了铁箍。乾隆得知恐雀木已为残品,只好打消先前念头。大殿内横梁上仍然保存有早期的彩绘。乍一看有中国传统的“二龙戏珠”图案,细究就觉得与真正的龙的形象还是有区别。刘长华对此解释,伊斯兰教只信仰真主,因此按教规寺里不能出现任何动物和人的形象。“从瓦当来说,虽然会延续有造型的古建风格,但会采用云头的造型,不用兽头形象。”但在碑亭等屋顶上,记者发现了兽头的瓦当,刘长华的解释说,毕竟清真寺需要的云头是小批量的,现在基本没人再去烧制,采用兽头瓦当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麦加作为伊斯兰教的朝觐圣地在中国西边,清真寺的大门通常开在院落东边。信教者进门即西向,便表达朝圣之意。不过,花市清真寺的大门设在院落北边,听清真寺阿訇马宝刚说,这与花市清真寺创建的历史有关。花市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和太庙同期。“若论占地时间则更早,相传这里是明代开国功臣、回族将领常遇春的宅院”。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常遇春、胡大海等将领作为驻军留守。因为常遇春,北京也因此有了“常家营”这样的地名,他家的宅院占地很大,南北为西花市与手帕胡同间的距离,东西为“一箭之地”。明永乐年间,常遇春把自己宅院捐出一部分用来修建花市清真寺。马宝刚说,“因为清真寺紧邻常家所剩的宅院,要想既不影响他家生活,又保证出入方便,清真寺的大门就选在了北边临街的地方。”至于为何此时捐建该寺,马宝刚的解释是,明代皇家中回民甚众,随着迁都北京计划的实施,花市周边的回民数量骤增,成为北京主要的回民聚居区之一。“据学者研究,不仅明代开国大臣多回民,就连朱元璋本人十之八九也是回民出身”。朱元璋小时成长于寺里,后来娶的大脚马皇后,用回族的传统习俗更易解释。此外,他写的《至圣百字赞》,对伊斯兰教表现出大加赞赏的态度。
寺内西南角的望月楼,用于每逢斋月时望月之用。因为伊斯兰教的历法按阴历算,看的就是月亮的圆缺。“伊斯兰历每年9月是斋月,8月底便要望月,新月出现了便进入斋月。为了便于看月,清真寺的望月楼就要建得高一点”,马宝刚介绍道。花市清真寺为了讲求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性,2006年恢复修建望月楼时,也在东南角建了另一个八角小楼——宣礼楼。宣礼楼是阿訇用来外宣礼的地方,为的是能够召呼穆斯林群众:礼拜的时间就要到了,大家快来清真寺礼拜。“不过,宣礼楼在中国的景观作用大于实际功能。以花市一带来说,除了穆斯林群众,还居住着众多的非穆斯林,要是真正高嗓门宣礼的话,就会干扰到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
气候特点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2007年为例,全年平均气温14.0℃(北京市气象局)。1月-7至-4℃,7月25至26℃。极端最低-27.4℃,极端最高42℃以上。
开放时间
旺季8:30—17:00(3月15日—11月14日);(暑期:8:30—17:30(7月15日—8月31日);淡季9:00-17:00(11月15日—3月14日)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西花市大街80号010-671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