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禅寺的天王殿,始建于唐朝咸通八年,现在你所看到的建筑是清朝光绪十四年,在寺庙主持方丈微妙禅师的支持下重建的。殿中供奉有弥勒菩萨像、四大天王像与韦驮菩萨像。弥勒菩萨名“阿逸多”,是释迦牟尼弟子,南天竺人。在民间也有把布袋和尚称为弥勒菩萨的,这主要是源自在五代时,在浙江奉化有一僧人常携布袋教化群众,颇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弥勒佛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和“六欲天”。其中六欲天是指超于人鬼以上的天界,也就是天神所居住的场所。六欲又分为六重,第一重便为“四大王天”的住所。四大天王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佛教的四大天王汉化后便形成了中国罗汉堂中的“四大金刚”,成为“风调雨顺”的化身,这也反映了农业社会人们对丰收之年的渴望。
韦驮尊者,又称韦驮菩萨。韦驮菩萨原先是印度婆罗门教神话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神之一,被誉为佛教中的神形太保,以善走如飞著称。相传释迦佛去世之后,诸天神与众王商量火化释迦佛的遗体,收取舍利子建塔供奉,此时,帝释天手持七宝瓶,来到火化场,向诸天神与众王说道,佛原先答应给他一颗佛牙,所以他必须先取下佛牙回去,建造塔寺供养。当时有一个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旁,趁人不注意,盗去佛牙舍利子,韦驮见状奋起直追,霎时将罗刹鬼擒住,并取回佛牙舍利子,诸天神与众王赞扬不已,认为韦驮可驱邪除魔,保护佛法。所以在寺庙建筑中,韦驮菩萨一直是面朝大雄宝殿佛祖的方向,起着保护寺庙的作用。
天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