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岩”声名播远,乃施元长于1061年题。关于这3个字,有一段“灵泉喝后永不回”的传说。相传古时涌泉寺的开山祖师神晏在此诵经,因涧下的流水喧哗,便大喝一声,止住流水,从此,涧水改道东流,这里的溪涧也就干涸了。这个传说引来历代许多文人墨客的题刻与争论,留下逸趣无穷。有人认为此处不可无水,有人认为无水亦佳,各执一词。而各种书体各显神韵,令人回味无穷。著名的有宋代徐锡之题“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侍师侧,不都喝水过他山”。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台湾何希梁题:“水流因喝返,千古绝喧豗,犹有悬岩瀑,还从雨后来”。近代文学家郁达夫1936年到此也留下了诗《下鼓山回望》:“夜宿涌泉云雾窟,朝登朱子读书台,怪他活泼源头水,一去千年竟不回”。在灵源洞的石门峡,草书镌刻着1962年郭沫若游鼓山时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节届重阳日,我来访涌泉,清风鸣地籁,凝雨湿山川。浮岭多松柏,依崖有杜鹃。考亭遗址在,人迹却萧然”。字是福建省篆刻家、省寿山石文化研究会会长陈石所镌刻。此外,还有宋代林公济、燕度、孙觉、魏杰等众多墨迹。
喝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