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古印度的波罗奈国有两个王子,一个名叫善友,另一个叫恶友,这两个王子名如其人,善友太子聪明仁慈,国王、王后都喜欢善友,视若掌上明珠。恶友太子性格暴劣,人人都憎恶他,为此恶友非常嫉妒善友。一天,善友太子出宫游玩,看到屠宰牲畜、鸟食虫蛇、网鸟捕鱼等众生相残,劳累辛苦的情景,心情郁闷,于是返回宫中,请求国王打开国库布施穷人。时间长了,国库将空,大臣们对此都很有意见,善友太子非常着急,他想“如果能到龙宫取回如意宝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就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他与大臣商议,决定入海向龙王索取摩尼宝珠。恶友知道后,要求与善友一起去龙宫,他们乘着大船浩浩荡荡的出发了,途中遇到了金山、银山、七宝山。恶友贪得无厌,因船装的太重,沉入大海。恶友逃命而归。善友太子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龙宫,取得了龙王的摩尼宝珠,把它藏在发髻中,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恶友,恶友得知善友取回了宝珠,心生恶念,趁善友熟睡之际,用竹刺刺瞎了善友的双眼,夺宝而逃。再说:善友太子双目剧痛,昏迷不醒,幸好有牛王及牧人走过,牛王用舌头将善友眼中的竹刺舔出,牧牛人把善友带回家,又买琴送与他,善友便到街上靠弹筝卖艺为生,师利跋国守园人发现善友琴艺超群,雇佣他到王宫看守果园,他在果树上拴上铃铛,手牵长绳,击铃驱鸟。闲暇时,便在树下弹筝自娱,一天,公主来到果园游玩,遇见了善友,一见钟情,最后结成夫妻。善友的眼睛也在他们立誓起盟之时,双目复明了。善友向国王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国王派人把夫妻二人送回波罗奈国,善友回国后,不计前嫌,请求父王饶恕恶友的罪行,恶友交回了宝珠,善友虔心供养,为民祈福。
本故事依据《贤愚经·善事太子入海品》绘制,原文详见《大正藏》第3卷。在敦煌石窟壁画中,现存于北周第296窟、中唐第238、237、231窟,五代第146、98窟,其中第146、98窟中,描绘善事太子树下弹琴,公主聚精会神倾听等场面,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善事太子入海求珠本生故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