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被华夏儿女尊为“风水河”,与黄河、长江、济水并称为我国古代的“四渎”,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诏令祭祀名山大川,其川有二:曰淮曰济。此地始建淮祠,即淮渎庙。之后历代帝王为赐福消灾,对淮河之神由东渎大淮之神,封到长源公、长源王,其庙宇在历次修复中也按王公规模愈发宏伟壮观,各种殿堂、楼、台、亭、阁及各种显示其崇高权威的饰物如石 狮、水兽、旗杆、华表等应有尽有。每年初春朝廷钦差前来祭淮神,在淮渎庙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入内,一般随员则要匍匐前进。庙院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撰文,刻巨碑立于庙内;清康熙御书“灵渎安澜”致祭;雍正书“惠济河漕”赐庙,淮渎成为我国当时建庙时间最早、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庙宇。独特的淮源景胜引来诸多名人骚客到这里赏游咏叹,汉刘邦、唐李白、杜甫、宋苏轼、蔡襄等都首漫游至此,明代“弘正七子”之一的何景明则自号大复山人常住这里(桐柏山又名大复山)。据不完全统计,历代文人墨客来这里赏景吟诗的不下百人,传世作品多达300多件。淮源在我国风景名胜资源中占据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桐柏山-淮源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也是盘古文化、神话传说十分集中的地方。三国吴人徐整所著的《五运历年记》 载“盘古开天地,血为准读,”。桐柏民间有关盘古的传说神话十分丰富,盘古庙、盘古山、盘古船、盘古井、盘古磨等相关盘古文化的质证性建筑随处可见。中国著名神话学专家袁珂多次来桐柏山考察后认为:“桐柏山是中原盘古文化产生的中心”。这里还流传着许多“大禹治水”、“禹王锁蛟”及“太阳神”的传说,《禹贡》载:“(禹)导淮自桐柏……”。相传大禹治淮,发现淮水泛滥有一水妖巫支祁在作怪,即令太阳神的儿子庚辰手拿定水神针捉拿,捉住后用铁链束于淮井之中。而庚辰因迷恋桐柏山水美景,不愿随大禹东征治水,大禹一怒之下将其斩首。当地百姓念庚辰伏妖功高,就用石块将大禹怒斩庚辰的整个山顶围砌,叫作“太阳城”。盘古文化、太阳神文化在积淀沉厚。此外,明嘉靖年间吴承恩曾在桐柏邻县新野作过县令,期间多次到桐柏山游览,后根据“禹王锁蛟”的故事及结合此地的水帘洞、通天河、放马场、太白顶、花果山、老君堂等地名完成了传世名著《西游记》。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亦明确指证“巫支祁就是孙悟空的原型”,桐柏山淮源景区为“西学”提供了起源。这在国内景区文化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桐柏山-淮源美景
佛道文化在桐柏景区文化内涵中也占据着较重的份量。桐柏山道教源渊流长,太白顶汉时曾建“保安观”、“金亭翠阙”历为桐柏旧八景之一。武当派鼻祖张三丰曾在此修真,目前境内的祖师岭道家的香火仍旺。桐柏山被道家称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三十六洞天 ”。佛教传入桐柏山则始于隋唐,昌盛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四川宁远府紫微山宗林寺大和尚端德来桐柏山创建以桐柏山为主峰、太白顶云台禅寺为主寺的临济宗白云山系,被尊称为华光德祖,经历代法师经营,桐柏山寺院已达二十余处,香火旺时僧众达600余人。因其高僧大德辈出,对佛学不断研新,一度与浙江普陀山齐名,素有“南方普陀,北方云台”之称。清同治年间云台禅寺方丈马哈奈奉诏入宫为朝廷作佛事,事毕,独受皇帝御赐千佛袈裟和金钩玉环,此物现藏于云台禅寺作为镇山之宝。
桐柏山-淮源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