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境内 >> 景区 >> 龙门石窟
 宾阳三洞简介

宾阳三洞

  《魏书 释老志》记载,景明元年,世宗皇帝命令大长秋卿白整在洛阳城南的伊阙山,为高祖、文昭皇太后营造石窟二所,永平年,中尹刘腾又为世宗皇帝复造石窟一所,凡为三所。从景明元年至正光四年六月以前(公元500—523年),用功八十万二千三百六十六,仅完成了宾阳中洞。这一座见证北魏兴盛和衰败的皇家石窟,前后开凿历时长达二十四年。

  宾阳中洞的窟顶为类似蒙古包状的穹隆顶,地面雕刻有精美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华贵舒适的地毯。

  主佛释迦牟尼,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犷敦厚风格有所不同,而是汲取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褶皱似羊肠纹披覆于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宾阳中洞雕刻富丽堂皇,是北魏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洞窟,无论是在中国佛教史上还是在美术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宾阳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