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纵湖东北角,还有一座龙兴寺,始建于明代天启四年(公元1625年),占地约五亩,其布局为:前后大殿、普善堂、一心堂、东西锁马居、东西厢房、魁星楼、文昌阁等,计有房屋35间,均为雕梁画栋、飞樵翘角古建筑风格。正殿前置一巨石,名为受戒石,专为僧人剃度,寺庙内遍植梧桐、银杏、绿竹,亭阁相连,曲径通幽。每逢香期、庙会,香客、游客云集。香火旺盛,名传四方。
龙兴寺院-02
相传,山西五台山一和尚,身背一尊跷腿长须文殊菩萨,一路化缘去南海普陀山修炼,途经北宋庄歇宿,入夜,偶见庄东南大纵湖畔,一尊弥陀大佛端坐于荷花之上,佛光四射。次日便去胡边察看,湖畔约有5亩大小一个高墩,四周有五条小河向不同方向延伸。和尚欣喜:此乃五龙戏珠之风水宝地也,决意要在此募化修一座庙宇,供世人拜佛修行,普渡众生。从此,和尚独自一人四处化缘,购买砖木,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历经数年,终于建起了庙宇,因其地形似五龙戏珠,故取名龙兴寺。
龙兴寺院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郑板桥从山东潍县任上辞官归隐,在大纵湖畔宋东皋家坐馆,宋东皋是势利之人,轻师重佛,一次,郑板桥批改完学生作业,到大纵湖畔散步,见宋东基与龙兴寺和尚,装了一船募化来的稻谷,往龙兴寺内搬运,不禁愤愤不平,当晚他留下一首《自嘲》诗: 半夜鸣梆稻满船,胜吾教馆许多年。
波罗渴蒂真为宝,之乎也者不值钱。
曾见读书朝北阙,哪闻念佛上西天?
收拾行囊归故里,惟有东皋不敬贤。
收拾行囊归故里,惟有东皋不敬贤
第二天,郑板桥就跟东家不辞而别,离开了大纵湖。
龙兴寺院-01
1940年,龙兴寺被国民党军五十二师占为伤兵医院,庙内佛像毁坏殆尽。一九四一年,龙兴寺被日伪军抢占,拆除了魁星楼、文昌阁等庙内主体建筑,用于构筑炮楼等防御工事,庙宇毁坏惨重。1944年,龙兴寺在一次大火中彻底被毁。最后一任方丈尔康和尚,于1950年圆寂,享年八十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