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鹤亭,立于山崖之上,为长方形。顾名思义,即是此处曾有鹤来栖息过。在石公山,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时期,杭州有一个人,名叫林逋[bū],此人一生没有娶妻生子,以种梅养鹤为生,称为梅妻鹤子。林逋喜欢放鹤,周游太湖,鹤经常飞到苏州、无锡。仙鹤飞到苏州石公山,见这里青山绿水,景色十分优美,盘旋长久,终于收翅落下,在此栖息。后人为了纪念这件事,分别在杭州、苏州、无锡建造三座亭子,分别名为放鹤亭、来鹤亭、招鹤亭。仔细看这座亭子,您可以发现,此亭没有顶,构造形式为歇山式。再看亭子后面,有一棵古柏,此树年代久远,十分珍贵。从远处看古柏,极似亭子的尖顶。这种布局手法,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常常运用,叫借景,借古树为亭顶,将亭子和树有机地组织起来,融为一个整体。而且在亭子的衬托下,愈加显得古柏的高大挺拔。既不破坏影响古树生长,又增添景致情趣,实为一举两得。
来鹤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