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境内 >> 景区 >> 齐云山
 月华街简介

月华街

  齐云山太素宫月华街是山中道教集中的地方,新修复的天宫府建筑最为显眼,山中道场多数在此府举行,届时香客云集,佛钟道鼓齐鸣、热闹非凡。景区的精华地段──真仙洞府。这块有入仙洞、罗汉洞、老君洞、文昌洞、珠帘洞、玉虔宫等。洞均凿于数百丈高的悬崖底部。崖顶无论晴雨,总有泉珠散落,形成薄薄水帘,世人称“珍珠帘”,十分好看。这些洞仙均有神像,供奉香火,洞旁数百方古代碑碣、摩崖石刻依次排列,形成碑道长廊。洞前为碧莲池塘,池水清碧,隔池可见对面的香炉峰。峰顶有一凉亭,人入亭中,大有凌空欲飞之感。

真仙洞府

  真仙洞府

  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应当说这都是道士们富有想象力的创作;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编”上了道教神坛。从齐云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气息。颇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为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

齐云山太素宫

  太素宫

  玄天太素宫位于月华街的中心点,按风水学说,大殿的地形酷似一把金交椅,鼓峰、玉屏峰、钟峰三峰相连呈“山”字形,左有青龙盘绕,右有白虎护卫;殿后山涧五道清泉汇于殿堂前,正应对“五水到堂一水出”的大吉。

  此宫殿原址本是天谷子余道元创立的佑圣真武祠,里面的玄帝像是百鸟衔泥自然而成。像成后屡屡显示灵异,从此香火极盛,到了明代连皇帝也听说齐云山的神仙灵,就命张天师在齐云作法求子,果然获应,不由龙心大悦,拔下银两兴建玄天太素宫,宫殿是坐南朝北,与玄天上帝“镇南天,拱北极,威镇万山”的圣嘱相符。太素宫是齐云山最大的宫观,也是齐云山道教活动中心。道场法事都在这里进行。齐云山的道场法事在我们当地俗称“做事业,”道场因施主要求的不同,内容形式也不同,分文场和武场二种。做法事一般需要七到十几人不等,道士们身穿五色道袍,分东绿,南红,西白、北黑、中黄代表五行五方,做武场时,在主坛法师的带领下,在铿锵悦耳的锣鼓声中道士们唱着经文,迈着八卦步,诵经参拜,焚符洒水,边舞边唱;文场则是锣、鼓、钹、磬、唢呐、笙箫分立两旁,一人领唱,众人帮和,齐云道家音乐属弋阳高腔体系。根据法事内容的不同而变化。

  玉虚宫

  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世宗敕赐额曰:“玄天太素宫”,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修。该宫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600余平方米,原主要建筑有“玄天金阙”石坊、宫门、前殿、正殿、后殿、客堂、斋堂、道舍及左右配房等。后被毁。

  有500多年历史的玉虚宫是山上保留最完整的集徽州石雕艺术与建筑大成为一体的道教宫殿,供奉主管北方的神—真武大帝。由“治世仁威坊”“玉虚宫”“天乙真庆坊”组成,分别供奉真武大帝出生为太子,得道成神仙及年老时候的造像。

小壶天

  小壶天

  位于月华街长生楼下,它是明代一个石坊构成,石坊上有“小壶天”三字,石坊门洞呈葫芦形,进门后,便是一个长20米、宽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站在窟侧,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当游人想后退一步,便见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