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玕亭”,“猗 ”指带水的美妙玉石,而这也正是流杯亭的美妙之处。流杯亭建筑在原无逸殿的遗址上,为方形四角攒尖顶的木结构建筑,上覆绿色琉璃瓦。亭高2丈,长、宽各丈余,油漆彩绘,亭内用汉白玉石铺地,石面上刻有一条弯曲盘旋的石槽,宽、深各10厘米,其所构成的图案十分奇特,从南向北看像龙头,而从北向南看却又像虎头。水从亭外东侧的一个汉白玉雕的龙头口中流出,沿引水石槽从东侧入亭,几经旋之后,从西侧流出。乾隆皇帝在游寺期间,经常与王公大臣们围坐在亭边,将一只带有双耳的竹制酒杯盛上酒,放在流水的入口处,让酒杯随水漂流,如果酒杯在谁的面前倾倒或者停住,就要对谁罚酒一杯或赋诗一首。乾隆皇帝曾特意为流杯亭题诗一首,名为《猗玕亭》,“扫径猗猗有绿筠,频伽鸟语说经频。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契人。”
流杯亭
流杯亭是中国的特有建筑,是根据我国古代三月三“曲水流觞”的习俗而建造的。西周初年,周公建洛邑,建成之后,在洛水上泛起带羽翼不下沉的酒杯,以示庆祝,这是流杯习俗的起源。三国时期北魏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的天渊池南侧,在石头上雕凿出盘曲的水道,引水流觞(酒杯),欢宴作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流杯亭。在北宋时期官家匠作监李诚所著的《营造法式》一书中记载了流杯亭的图样,证明当时这种建筑样式已经相当普遍了,并且在当时已经传入了朝鲜,后又传到了日本。
流杯亭一景
“曲水流觞”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流杯亭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亭外布置流觞曲水,讲求自然天成之美;另一类是在亭内的石座上凿成水渠,这是明清时期流杯亭的基本形式。中国最有名的流杯亭是浙江绍兴的兰亭,东晋时期王羲之与友四十余人在兰亭“曲水流觞”,各作诗文,并结成集,由王羲之作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也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得力之作,成为后人摹临的名帖。到水边嬉游,以消不祥称为“修契”,此后兰亭和修契就成为了流杯亭的代名词。
北京的流杯亭共有六处七座,即故宫乾隆花园的契赏亭、中南海的流水音亭、圆明圆的坐石临流亭和寄情咸畅亭、恭王府花园的沁秋亭、北安河七王坟退潜别墅的流杯亭,再有就是潭柘寺的这座猗玕亭。这七座流杯亭中有四座建在皇家园林和皇家内院之中,两座建在亲王府邸,而这两位亲王也非普通亲王可比,恭亲王奕訢,他是光绪帝的亲父,宣统皇帝的祖父。即使用权是潭柘寺的流杯亭也是建在皇帝的行宫院之中的,以此看来,流杯亭这种独特的建筑在当时皇家所独有的,此外任何人都是不准建造的。在北京众多的寺庙中,潭柘寺独享此荣,可见其他地位之高。
北京的流杯亭现仅存四座,即中南海的流水音亭、故宫的契赏亭、恭王府的沁秋亭和潭柘寺的猗玕亭。行宫院是皇帝住的地方,普通人是不准进入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之后,这里才成为寺中一处供游人参观的地方,今日人们依然可以在这里享受到“曲水流觞”的乐趣,也可以以此来祈福免灾,去不祥,求好运。故宫和恭王府的流杯亭现今只供参观,中南海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所地,因而潭柘寺的流杯亭是北京地区唯一的一处开办了“曲水流觞”娱乐项目的地方,也只有在潭柘寺,游人才能享受到“曲水流觞”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