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是进出寺院的大门。因为寺院多建于山林,所以将寺院的门称为山门。山门现已成为专用名词,即使修建于平原的寺院大门也称山门。唐代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曾有“默默山门宵闭月,荧荧石壁昼燃灯”之语,说明至晚到唐朝时,山门的称呼已经很普遍了。一般寺院都有三个门,象征“空”(中门)、“无相”(东门)、“无愿”(西门)三解脱门,故山门也称“三门”。智化寺原有东、中、西三路院落,每院都开有一门,并排为三,中间正门前有一字形砖砌照壁,现已无存。由于东西两路院落已经无存,为恢复旧制,近年重修时,在正门两侧各开辟一个随墙门,形成三门。智化寺的山门是砖石建筑,面阔三间7.10米,进深五檩5米,黑琉璃筒瓦单檐歇山顶。门额上嵌汉白玉匾,匾心阳刻“敕赐智化寺”五个楷书大字;两侧阴刻小字数行,东侧为“正统九年正月初九日奉旨敕建”,西侧为“万历五年三月三日司礼监管监事兼掌内府供用库印提督礼仪房太监郑真等重修”。
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