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泉珠瀑
智泉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北磨,距市区约3公里处的西山,发源于弥陀岩。这里林荫树密,鸟语花香,环境幽静,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溪涧随着峰回路转,蜿蜒曲折,泉水洁白晶莹,哗哗而下,如天上的银河、仙女的玉带。因其高低、深浅、大小和缓急的不同,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如鸣琴,如打钹,如轰雷,如下雨……众声俱发,宛若一曲曲优美动听的交响大乐。水流堕崖,因其差异,则呈各式各样的瀑布。每到一陡峭处,泉水飞流而下,最斜的达三十度,最长的达七十米。由于水力的冲刷,涧底形成许许多多的怪石,像石卵、石臼、足桶、面桶、仙船、仙脚、砚台、棋盘、鸡、龟、象、鳄鱼、骆驼等等,前人作诗曰:“云壑飞泉垂玉箸,松风卷雨下珠帘。”故有“智泉珠瀑”之称,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涧上,有泉流飞溅如珠的水滴,称为“珠漱”。过“珠漱”,泉流成三十度而下,水击乱石,水花洁白如玉,称为“啧玉”。经“啧玉”入一似斧的深潭,水在潭中翻腾如沸,称为“沸釜”。经“沸釜”,泉水就七十度直下,如白缣高挂,号称“悬沫”。从“悬沫”入潭,水势缓慢,清澈似镜,名曰“峰湖仙奕”。这些大自然的造化,惟妙惟肖,各具特色。明万历间,莆县令何南金,构筑“来苏亭”于智泉岸边,并撰写一篇《智泉来苏亭记》。
石壁上,刻有“智泉”两个大字,为明代正德间,邑人陈伯献所写。陈伯献字忄享 贤,弘治己酉(1489年)乡荐第二,己未(1499年)进士,历官广西提学副使,有峰湖集。他辞官后曾隐居于此,因反柳宗元给“愚溪”命名之意,更名此溪为“智泉”,其瀑为“智泉珠瀑”。唐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773-819)曾游于此,称此溪为“愚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