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境内 >> 景区 >> 玉华洞
 玉华洞简介

玉华洞简介

  概况

  玉华洞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而名闻遐迩,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城南的天阶山。距县城仅十五华里。总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包括玉华洞、银华洞、金华洞、岩子洞、宝华洞等多个溶洞景观和天阶山、梅花井、明台寺、白鹭栖息地等多个自然景观。其中玉华洞为福建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是我国四大名洞之一。其中玉华洞位列全国四大名洞,为福建洞天之首,有“闽山第一洞”之美誉,素称“八闽四大景观之一”。

  三明玉华洞位于将乐县城南7公里的天阶山下。因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华光四射而得名。全洞总长10多华里,主洞5华里,是福建最长最大的石灰岩溶洞。进口为“一扇风”,风声不止。出口是“五更天”,可体味从昏暗转为天亮的景色。洞内有两条通道,分藏禾、雷公、果子、黄泥、溪源、白云六个支洞。

  三明玉华洞洞内有石泉、井泉、灵泉三股溪流,清澈如镜。尚有琼楼玉宇、渴龙饮水、朝天曙色、蓬莱叠翠、雄鹰独立、风飘泪烛等166景,均为石灰岩溶蚀而形成的各种奇特景物。其中尤以仙人田、炼丹炉、荔枝柱、苍龙出海、童子拜观音等形象最为逼真。洞内道路平坦,大厅宽敞,遇斜坡砌石阶,过溪流架桥梁,小径盘曲,惊险莫测、恰似迷宫。洞内气温保持10℃左右,冬暖夏凉。宋代理学家杨时与抗金名相李纲曾游此洞。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赞“此洞炫巧争奇,遍布幽奥”、“透露处层层有削玉裁云之态”。

  三明玉华洞的进出口处的岩壁上,保存着不少宋代以来的摩崖石刻。离洞二里许的村庄里,还有一个直径一米的圆井,地下水由此涌出,水珠呈梅花状,纷纷扬扬,鼎鼎翻腾,故名梅花井。现有新铺水泥公路直抵洞口。并在洞口建有擂茶馆、荷花池。

  玉华古洞自西汉被当地猎人揭开神秘的面纱,已有2000多年的游览史。现保存完好的明朝绘制的我国唯一完整的八十幅溶洞导游图;西汉以来,玉华古洞留下数以千计文人墨客与官吏题写的游记、诗赋与摩崖石刻。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踏雪游览玉华洞后,在《玉华洞游记》中盛赞:“此洞炫巧争奇,遍布幽奥”。

  玉华洞于汉初被人发现后,游踪不断。玉华洞在东汉末年就盛名于世,古诗文、题刻丰富。北宋理学家杨时,尚书冯梦得等曾为玉华洞赋诗;明崇祯元年(1628年),徐霞客冒雪考察玉华洞并写下游记,称赞此洞“眩巧争奇,遍布幽奥”,并把它与江苏宜兴“张公洞”相媲美。明朝的尚书刘璋、尚书裴应章、户部侍郎黄琛、礼部尚书曹学俭、巡按御使杨四知等人都在游历了玉华胜景之后留下了题刻。玉华洞进出口处岩壁上保留不少宋以来的摩崖石刻。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廖九峰为玉华洞修志7卷。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邑人廖云友重修《玉华洞志》。

  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将乐县是魏晋以来中原汉人南渡入闽的重要通道之一,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背景。北宋大理学家杨时(朱熹的老师),其故里也位于玉华洞风景名胜区内,而且是风景名胜区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因此,风景名胜区还具有闽北理学文化特色。

  景区气候

  将乐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扼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游,东临顺昌,西接泰宁,南连明溪,北毗邵武,东南与沙县接壤。境内山峰林立,溪流密布,最高峰海拔1640.2米。岩溶地貌是本县一大特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9.8°C ,年平均降雨量2027毫米。

  联系方式

  管理机构:将乐玉华洞管委会

  电话:0598-2323977

  开放时间

  8:00 -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