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那山寺观很多,其中以始建于唐的灵光寺最著名。位于山麓的千年古刹灵光寺为广东四大名寺之一。该寺依山而建,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
灵光寺
寺内有“三绝”,一绝是“生死柏”,寺前两株1100多年树龄的柏树中,一株已枯死300多年,却没有腐烂,仍然挺立,与另一株枝繁叶茂的生柏并肩而立;二绝是“菠萝顶”,寺的大殿殿顶是用1000多块长方木拼成的螺旋型藻井,有自动抽烟功能,殿内烧香火时,烟雾则顺殿顶盘旋而上,自然扩散,很具科学艺术性,在全国仅有两处(另一处是北京天坛);三绝是大殿后面绿树繁茂,而大殿屋顶上却从来没有落叶,原因还是个谜。灵光古刹右上侧,有祖师别阁。山顶的玉皇大帝宫,建筑雄伟,金碧辉煌,巍峨高耸,是专为游人看日出,观云海而建的。
灵光寺一角
阴那山寺鼻祖了拳和尚,姓潘,别号惭愧,福建沙县人。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三月廿五日出生,初生时,左手拳曲,因名拳。传说,弥月时,一云游僧至,其父抱儿与僧人视之,僧人书“了”字于拳手,立时,五指伸张,遂更名了拳。了拳自幼聪颖,不吃荤。二十岁时,父母俱丧,靠叔母携养。十七岁便只身出走,徒步到大埔县西河上黄砂,依寡妇游氏为母,日与牧童登赤蕨岭放牛。牧间,以鞭划地,牛竟不它逸。岭左溪潭,牧童烹鱼邀其啖尝,了拳将烹鱼投水,旋即复活,黑质白章,自此,见鱼尾有焦者,皆言为烹鱼遗种。尔后,游母病殁,了拳善治丧葬后,循山西行择地安身,经茶阳抵青溪坪砂村在袁姓一人家留居三年。
灵光寺门口
了拳在青溪坪砂村暂住期间,常徒步三河坝良洲岗山巅西望阴那山,醉心于五指蝉联,耸峙云表的山川形胜。不久,便毅然登程前往。路过三河坝梓里村时,见村民求雨不得,乃卓锡成井,置石龟于井中,顿见清泉汩汩。故此地方至今天虽亢旱而泉源不竭。乡人感其恩泽,建庵于斯村,名曰“灵山寺”。昔有了拳祖师塑像供座,逢旱岁,远近祈雨,必有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