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境内 >> 景区 >> 乌江傩
 乌江古航道简介

乌江古航道

乌江古航道

  乌江古航道风景旅游线 

  这里惊涛拍岸,山水画廊,是一首两千多年的航运史诗,从神秘的长峡和那尘封已久的秘密中驶过,惊心动魄、神秘奇特、壮观惊险、纯朴悠久,是情感是思念,还是……

  你的目光所及,就是闻名中外的乌江,在武陵山与大类山两大板块的激烈碰撞中,她在大山的褶皱间蜿蜓而行,穿越这些神秘的长峡与深谷,你会感受到这里是集雄、奇、险、秀、幽、人文于一体,具有“天险”和不是“三峡胜三峡”而闻名于世的壮美峡谷景观。沿江两岸土家、苗家民风纯朴,民俗别致,热情好客,风采迷人。千年古航道凝固着历史的记忆和内涵,每一寸泥土都浸梁着悠久的文化,也许你的脚步就会惊动那些尘封已久的秘密。大诗人白居易赞美乌江说:“江水三回曲,愁人两地情;雨后天连碧,秋来澈底清。”贵州巡抚郭子章称赞道:“山绕壮丽水满溪,德江深处穴鲸鱼”之赞文。

  埋鞋溪。这里是埋鞋溪,乌江岸上的一道奇观,两岸山岭高耸,绵延起伏。临江绝壁,日夜俯视乌水潮起潮落,满波金浪滚动;聆听狮狂吼响,渔舟唱晚。只见溪水从两山壁间数百仞高的沟壑中破石曲折而下,越过十九级高宽不等的陡壁,直泻乌水,而形成一道十九个奇特的瀑布群。银瀑飞洒,层层叠挂,溅起一槽串串乳雾,层层漫舞,尤如珍珠散落,那飘袅的白烟更像投入溪口潭中的土家村姑,她随着隆隆的瀑声,节奏地临空起舞,羞涩中犹藏着几分媚态,柔媚中又显坚挺,格外惹人怜爱。 

  相传,清代时吴三桂反清兵败,其残部数百人来到溪岸上,时逢滂沱大雨,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被困溪边,只好临时扎营待渡。正当吴兵饥饿疲惫进入梦乡时,突然看见山道上一位头戴绣花帕,身穿月白布绣花镶边排子衣,脚踏浅底绣花鞋,手挎绣花帕盖着的竹编花篮,长得眉清目秀,质朴大方走来的土家村姑。吴兵问她何处去,村姑说给老爹送饭去,吴兵正饿得发慌,听讲有饭,就去抢饭篮子,村姑巧妙躲开,笑容满面地说各位军爷,如果要吃饭,我就每人分一碗,但不准拥抢。于是领头的命令队伍列队,由村姑逐一装饭。只见村姑动作麻利地给各位官兵装饭,往返三次,数百人每人都得三碗。开始官兵们只顾吃饭,没有细加考虑,三碗饭下肚后才猛然想到,村姑的饭篮子内的饭为什么总是吃不完掏不尽呢?于是要抓村姑、抢饭篮子,村姑一听要抓她,扭头往溪口跑。吴兵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一深潭边,村姑见前面无路可逃,于是纵身往深潭中跳去,追兵扑上去伸手一抓,只抓到村姑一只绣花鞋。吴兵认为这是仙女下凡搭救,于是,全体官兵在潭边跪下叩谢,并将绣花鞋埋在潭边,立誓将来大业功成,定要塑尊仙姑神像祭祀。后来人可真建起了仙姑庙。现存基台、灶台、仙坐、石磨、石墙可佐证。

  狮吼洞。离仙姑庙不远的悬崖高处有一高洞,是仡佬族人的岩洞悬棺葬。数百年后的今天,洞中数具棺材尸物仍十分完好,此乃奇异,具考古发掘为明代墓葬,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在溪下游百米处,有一天然狮吼溶洞(又称思喉洞),洞中两石如狮对峙如门,洞厅宽广,十八余米之高,明暗相间,云雾缭绕,洞中大小阡陌,钟乳石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内中暗溪,幽深不可测,且有清泉流入江水,每逢大雨,山洪暴发,暗溪巨浪翻滚,万马奔腾,雷鸣般的吼声,凛人肝胆。洞外石壁形如鱼形,俗称为鲤鱼朝天,有“震地金狮吼,朝天玉鲤飞”之句,极为壮观。《明嘉靖思南府志》载:“狮吼洞其水亦乌江之流也。越府治三十里而至洞。洞(水)下十余丈,声如狮吼,舟莫能行,傍有古碑,俗讹为思喉洞。”《十景》云:“狮吼飞流”。故乾隆年间举人黎文壁有诗赞“扑地金狮吼,凌天玉鲤飞”。明思南府知府安康有诗云: 

  禹王疏凿有神功,何独思喉洞未通。 
  怪石成牛浮水面,洪涛水马走空中。 
  居民喜见鱼龙化,过客愁闻雨露蒙。 
  今日绘图题胜迹,愧无才思效扬雄。 

  陈元盐号。《明嘉靖思南府》载:“潮砥滩,在狮吼洞下,水流至此,平静下坡,商人于此易舟而下,抵川江,连荆楚焉”。其洞东岸陈元盐号旧址见证了这一记载。整体建筑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坐东向西,依山面水而建。从龙门进入,前有大小仓库20余间,后为私人住舍。青石院落、阶檐花园,封火墙围护,古朴典雅。是集商品保管、贩运、销售和居家为一体的大型宅院。透过这一建筑群,石梯步、院墙、院落,可以看出这里曾经因山体滑坡,阻断江水,上下船只停泊换船,因而成为商品的集散地。同时,反映了这里曾经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

  白虎峡。位于潮砥镇上游,乌江航线上最古老的断航滩。峡谷中,浩浩江水在两侧夹峙下,一路波浪翻滚,一路雷鸣轰声,万马奔腾,气势非凡,有如一条巨龙从这里冲出山外,形成乌江上的“第一滩王”、“霸王滩”。江中江岸,怪石林立,水急浪高,波涛汹涌,处处暗藏杀机,险象环生。凡驾船到此,都提心吊胆,祈求菩萨保佑,常有船毁人亡的悲剧发生。历经近、现代多次治理,现畅通无阻,不再有危险,但气势依然。一般机动船或木船有时还需借助,建在悬崖峭壁的绞关台之力和千米长的古迁道方能通过。舟行其中,水流湍急,峡风呼啸,船行如箭,巨浪冲冠,上下颠簸,左右晃动,仿佛人在仙境,心在空中游,乘风破浪,万般惊喜,让人久久荡气回肠。

  峡谷两侧,峭壁悬崖,高高耸立,直入云天,堆云销雾,雄奇险峻,令人眩目惊心,似如威武的峡谷卫士。在巨大的悬崖峭壁下,庙宇、江水显得低矮,似乎小了许多。崖壁历尽风雨、饱经沧桑,色泽斑驳,古朴凝重,瘦骨嶙峋,似如“白虎啣烟”,或曰“玉鲤朝天”、“金鱼射渡”、“老瘦抚琴”形态栩栩如生。壁如画,峰如旗,每每朝阳东照,夕阳西照,斑驳绚烂,有步入人间天庭之惑,仙境之乐。

  潮砥古镇。行过白虎峡,进入潮砥古镇,只见大江大河(乌江、小溪河)波涛滚滚而来,在水平线上推起一上一下素有“黔中第一金滩”之称的巨大沙滩。立于沙滩,可览江水潺潺,迎凉风习习,看舟楫纵横,听河风、涛声呼叫。或深水畅咏、江边洗涤;或体埋热沙,除去疲劳;或散步沙洲,寻找奇石,作艺术品欣赏。远视可观“将军观斗”、“青龙啸月”、“文笔传岸”、“峭壁禅房”,其形清晰,神形毕肖,栩栩如生,近可观古镇全景和江岸石林。还可加入摆手舞、傩舞、对情歌、唱渔歌之行列,感受浓浓的土家风情。步入古镇你可观看到藏于馆内的各种经江水多年冲刷而成,造型独特,形状各异,有少女出浴、悟空取经、巨龙绕柱,玉兔观天等精品奇石,以及风格独异的民间工艺品。还可一边举杯一边品尝那鱼皮呈深绿带黑色,而有名的“乌江鲇鱼”和风味独特的土家酸鱼,一定让你味美可口,鲜美细嫩,香味回溢,开胃生津,令人惊叹不己,经年不忘。漫步于一片绿树葱葱苍苍之中,会被一大段元代建设精细的石青板街道、排水沟和那书法隽永古仆,苍劲有力,镌刻精细的明代举人、广东布政使田秋唯一手迹“黔中砥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吸引。穿于大院子古寨,青石院落、封火墙、石阶檐、石梯步古朴;花窗麒麟送子、鲤鱼跳龙门,野鹿街花雕刻精湛,特别是那供奉祖先神圣的香火神龛中,带“福”字的双面镂空雕刻技艺,令古建学家叫绝,使当代工匠汗颜。那屹立在山头,仙女般的文昌宫雄风耸立,古老而又带文气,石壁上的“罐中栽花、“神兵执器”、“野鹿衔花”、“银鹭叨鱼”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门上横额、左右对联令人联想、富有意境,定会让你叹为观止。这些耸立高塔、深院高墙、巨柱长梁,虽然披上了一层斑驳的色彩,无不凝聚着工匠的智慧和心血,蕴含着这里曾经古老的繁荣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万卷书。船行江中,荡过有惊无险的任洞滩、鲤鱼峡,江面浪平如镜,只见弯曲的江东岸金沙堆积,犹如一头庞大的犀牛横卧,首南尾北,双目视江,形似伏牛,故古人称“犀牛观月”。登上岸,一片层层叠嶂,面积有万余平方米的奇异岩石,仿佛饱学之士于日光下曝晒诗书,又似一座大型图书馆,高低不等,错落有致,纵横交错,酷象书巷,古人曰“万卷书,其一古碑联可佐证“澡身浴德三花水,启后承先万卷书”。相传,有人夜里曾多次见江中浪花翻滚,一巨大莲花座从江中缓缓冒出,只见灵光闪闪的莲花中坐着一位身穿白衣之女,一手拿书,一手拿柳枝,口中屡屡有词,好如念经,几分钟后,突然消失。

  官宅古寨。官宅——耐人寻味,曾经孕育出瑰丽斑谰的古费州(唐代)文明,有多少秘密需要史学家们去发掘考证,沉淀着厚重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走进古寨,很有土家特色,青瓦木房建筑古老稳重,整体布局坐东向西,依山面水而建,每家每户用青石砌制院落,形成独院独户,组成一个鳞次栉比的古寨,穿行于幽深巷道,土家龙门、堂房、配房,在设计上更胜一筹,多为三合院、一字形布局,青石阶檐,穿斗式小青瓦结构,廓、栏、门窗均有花草虫鱼装饰,造型美观大方,四周绿树郁郁葱葱,环境优美。据史志和考古发展,唐贞观四年(630年)在此复置费州,其州较小,只有4029户人家,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火烧公署,治所移建。现存有州府之四合天井、书院、卡门等遗址。尤其至今仍叫“龙门”的遗址,是纪念费州创建人而修的,当地人在修房建房时,曾在此挖出很多骨头。由于这里历史悠久,遗迹众多,有20多座宋、明、清时期的古墓群和砖瓦窑群,走在古寨中随处可见。官宅人也许受万卷书的启迪,秉承传家古训,勤耕苦读,文武人才辈出,明清时期有进士四人,秀才三人,民国时期毕业于中央大学、国立大学、讲武堂、贵州大学的有九人,体现了这块土地上有一种悠久的文脉。

  熊猴峡。从潮砥官宅乘船顺江而下,两岸山峦重叠起伏,绿树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绵延不绝竟达十多里之遥。一槽喷吐白雾中,白果桥似如彩虹飞渡,跨越两岸,桥下猴洞峡两岸峭壁悬崖向江心紧锁,使江水浪花飞舞,气势磅礴,船行其间,惊心动魄。突然进入一个广百亩的白果坨,江宽水缓,江面似乎变得温柔而平静,而那一层层的漩涡让许许多多的人闻之丧胆,一般的小木船只有望而远之,不敢靠近。右岸水平线上,堆起面积约0.4公顷,呈半圆形的巨大沙洲。沿水环绕部分是鹅卵石,中间部分是金色的沙洲,人行其上,如踏海绵,富有弹性;石多而出奇石,造型各异,在领赏沙滩文化,挑拣几块如意的奇石作为纪念的同时,一幅幅壮丽的美景展示在你的眼前。

  洲下侧巨峰突起的熊猴峡,酷似人形,从不同角度观赏,性别或男或女,恰似土家少男少女,变幻莫测,如双双合人,情侣亲密,夜俯视江水,看潮起潮落,波翻浪诵,听震耳欲聋的激浪吼声。那雄伟峭壁,绕悬壁公路,崖缝中长满了短小而枝叶茂密的古树,藤蔓,山花倒映水中,形成一幅优美的画卷。

  熊猴峡峭壁悬崖下,蜿蜒着约千米的栈道。当年,纤夫肩绕纤绳,躬身其中,双脚扣地,两手抓石,匍匐而行,负重航船逆水而上,奇险无比。透过这断断续续而又狭窄的栈道,先民们在与大自然拼搏中不知要负出多少艰辛,用智慧、勤劳和顽强创造了这一灿烂文化,蕴含着一种永恒的精神。

  这里是宽敞幽深的花莲销魂洞,长约500米,高10余米,航船顺洞缓缓而行,可看到天女散花般的闪闪金光,给人如痴如梦的感觉,用手一抓却是一把尘埃,深外的一颗花莲树更是点缀出洞之灵气,其钟乳石形态各异,时而玉柱盘龙、卧虎观月,时而仙女飞天、童子拜观音,观音拜佛,仙鹤倒立。洞中小溪,微风融融之中发出闪闪浪光。山间流水汹涌澎湃的抽打崖石,久久飘荡,震撼人心,惊险刺激,洞外悬崖峭壁,怪石林立,植根于其间的树木,根须延伸,经多年河水冲刷,根劲光滑圆润,以顽强的生命力形成了千奇百怪,形态各异之天然根雕。

  狭门口(新滩)。乌江航线上的“滩王”、“鬼门关”。在连绵重迭数千座千姿百态的山峰中凸起,陡峭嵯峨,鬼斧神工,那气势好如大鹏腾飞,高高耸立在岸边,严严实实地遮去了半边天空。陡崖悬壁之上,历经风雨冲刷,斑驳如画,状如帐帘垂挂,传说为远古巴王一爱妃坐化处,故称巴妃帐。清咸丰八年八月十四日(1858年),西岸山崩,乱石堆积于江心,江水一边翻滚一边轰鸣,有如一匹长龙,狂澜舌吐怪石、激浪博击峭崖,气势非凡,形成乌江中下游三大滩王之一,乌江航线上的“鬼门关”,导致乌江航道受阻。虽几经治理不再有危险,但毕竟还是一处滩王,水深急流,波翻浪涌,水吼如雷,气势依然,一般机动船,溯水而行,要经几次冲刺即可通过;乘舟下滩,上下颠簸,左右晃动,强有力的水流拼命撕扯船帮,此时伴随着轰鸣声的波涛和尖叫声的浪花也乘机扑进舱来。初来乍到者,免不了害怕而紧张,惊险而刺激,等到眼前豁然开朗,波平浪静时,那点点白浪像草地间盛开花朵,一簇簇水丝桠沉浮于水浪里,像一块块绿色乌礁。远处朦朦胧胧而隐现于绿树林中的古寨,吊脚楼上土家姑娘的情歌,立在一头头牛背上八哥的童歌,太阳折射出的条条彩虹,似乎在这安详与和谐的意识之中,突然会生出一种“绝路逢生”、“惊心动魄”,在与大自然惊险刺激的交流中感到兴奋和喜悦,在颤动的情感海洋中共鸣与陶醉。

  走进新滩渡口东岸,有一巨石矗立江岸,石形如豆腐,当地称之豆腐石。透过这块极为平常的巨石,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将士英勇就义的悲壮情景。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军团(红三军)在贺龙的率领下转战千里来到黔东地区,建立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和各级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直属军部领导的黔东纵队政委徐承鹏、副司令张金殿等红军战士,在新滩、稳坪一带“扩红”,300多人参加了红军。后来徐承鹏、张金殿等六名红军战士,不幸被土豪扬承禹纠集众暴徒在这块巨石上杀害,这就是德江现代史上的“新滩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