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境内 >> 景区 >> 剑湖
 剑湖简介

剑湖简介

  概述:

  剑湖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东南4.5公里处,滇藏公路旁,北纬26°28′-26°30′,东经99°54′-99°56′之间,因坐落在剑川坝子里,故名剑湖。由剑湖、金华山两个片区组成,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剑湖为高原断陷盆地内发育的淡水湖泊,周长约为25华里,面积为7.5平方公里,雨季可达10平方公里。蓄水量一般为320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4.5 米,最深处可达9米,湖面 海拔高程2187.7米。湖水来源充沛,金龙河、美江、永丰河、黄龙河、回龙河、马头河等河流汇入汹内,各河道汇水面积918平方公里,湖中心地带还有自涌泉水。湖面东南凸突,西北方亏凹,呈不规则半圆型。湖水出口处在甸南区;马乡海门口村东北方1.5公里,穿过合江峡谷注入黑惠江,属金龙河——黑惠江水系。

  剑湖属构造断陷湖泊。形成的时间大约在晚第三纪(距今2D万年—2D万年)。历史上,剑湖的面积要比现在大得多,据清朝乾隆年间留下的—篇文献记载,当时剑湖面积尚有“周四十余里”之称,由于泥沙淤积,排泄量增大,水源补给减少等原因,水面缩小较为突出。由于湖内的补给水源大多发源于密林覆盖的山林地带,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和有杨顺,营养丰富,水区无污染,湖内繁生着众多的蝉游生物和二十多种海草、海藻,湖水温度暖和适中。最高水温18℃,最低水温3℃ ,年平均水浊温11℃ ,终年不结冰,在发展渔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剑湖的生产潜力尚未得到应有的发挥,每年的水产品产量只有50000斤左右。目前开发利用剑湖的问题逐步得到重视。据南京地理研究所湖泊室及云南省水产研究所1978年的调查湖内有光唇裂腹鱼、灰裂腹鱼、后鳍四须巴、鲫鱼、白缘央、黄桑鱼、黄幼鱼等数种鱼类。近两年来又引进了武昌鱼、草鱼等。现在,剑湖内的大宗鱼类共10种左右。

  剑湖还有调节气候,调节水量,美化环境,灌溉农田,发展水利的多种功能。剑湖年蓄水量0.1864乙立方米,是沙溪坝子一万多亩农田的天然水库,也是剑川县米子坪电站(装机容量60000千瓦)的天然水库。

  剑湖最大的优点是没有遭受污染和损害,保持其天然的自然景色。湖水清澈,远望“天镜”一面,近观游鱼历历可数;剑湖周围是白族聚居的村庄,风光秀丽,四时景观各异,田畴村落如画。过去每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当地的白族把自己的村庄作为起点和终点,身着盛装,成群结队步行绕剑湖一周,叫做“绕海会”,成为古老习俗。在前人称道“剑湖八景”中,剑湖揽据其二,一曰“海门秋月”,二曰“海面渔灯”。据清康熙五十二年修纂的《剑川州志》载,“海门秋月”的奇观是“中秋晚,月未出,海门水中先有月映”。“海面渔灯”的奇景为“湖面中渔人夜静捕鱼,火光如星丽天”。可惜由于水面缩小,河流道,“海门秋月”的奇观今不复见。而“海面渔灯”的美景则尚能目睹,其景致正如前人一首诗所描绘的:“海上扁舟一叶轻,晚来渔火灿如星。明光倒浸沧浪里,照彻龙宫第几层?”

  景区气候:

  剑川县境位于高海拔、低纬度地区,气候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影响,属南温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类型,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2.3℃,最冷 1月均温4.5℃,最热7月均温18.5℃,正常年份年降雨724.4毫米,无霜期151天,日照2218.15小时,有晚霜重冻、降温过早、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为地震多发地区。

  开放时间:

  全天

  联系方式:

  剑川县旅游投诉 0872-452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