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塘水寨
安塘水寨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南26千米处。
安塘水寨,群山环抱,林茂粮丰。四周山上松杉成林,绿叶葱茏。每座山上都有洞,洞洞相连。分上、中、下三个大坝,互相衔接,状如伏龙。广袤2千米,有良田60余公顷。长约10千米的伏流于上坝的岩缝中间喷涌而出,汇成溪流,顺着坝子流入下坝消水洞——颟顸洞,注入都柳江。
安塘中坝有一座独立岩峰拨地而起,巍然屹立,高百余米。峭壁上倒挂几株岩杉,常有鸦鹊栖息其上。岩上有一个洞,洞口方圆5米,洞顶如伞盖。民间传说这个独立岩峰与荔波的白崖山原是一对恩爱夫妻,因得罪了天帝而被拆散,一厝荔波,一厝安塘,从此再也不能见面了。
百年民居安塘下坝的颟顸洞,幽美奇特,长约25千米,可容数万人。洞口呈弧形,有八户人家住在这弧形的岩顶之下。穿过屋后深入进去,有一个大的洞厅,可容1000余人。洞顶浑圆,状若穹庐,石乳悬吊,右侧有一尊高大的观音石,两旁竖立一对石笋,俗称“神烛”。洞内有一口井,井的四周均为脑纹状的白玉石镶边,称“仙母瑶池”。井旁有一似山形的巨石,高达0.5米,底圆顶尖,火光照射,闪射点点火光,叫“火焰山”。涧内有深潭,常有半斤或数斤重的游鱼出没,进洞垂钓是一大乐趣。颟顸洞的后洞连接干拱洞。洞内左侧连接干理洞,通向牛洞;另一路连接干告洞通向干冬洞。洞外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相通,形成庞大的溶洞网。每个洞口至今还保存着过去用石块砌的石门和用大石垒筑的墙垣,墙垣上凿有嘹望孔和射击孔,多是咸丰同治年间水族农民军反抗清王朝民族压迫的遗迹。
安塘水寨完全是水族王氏聚居,共有200余户,1000余人,大小村落9个。几乎都是沿山建寨,环塘筑室,依山傍水,竹树掩映,回廊重桅,呈现一派特有的水寨风光。房屋全是瓦房,木质结构,形式有平房,全楼房和吊脚楼三种,房屋多为三间到五间;楼房多为二至三间。有的楼房修建时先立下层,作为上层的承重部分,一般多用粗大的原木为柱,十分牢固平稳。这种房屋有不少外加挑枋竖长瓜,盖成重檐。重檐下有走廊和栏杆。有的还在长瓜上凿眼,穿上横条,作为晒糯米、包谷、豆类和辣椒等农副产品的支架。屋基地势前低后高,出现吊脚楼或前半部柱子伸到下一级地基成为半边楼并与上一级地面相平的建筑;有些人家还在正房前半截修吊脚的厢房,外侧作走廊沟通。建筑美观大方,结构严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寨口所植古树枝叶遮天蔽日,亭亭如华盖,下面铺设条石、石凳,盛暑凉夜,工余饭后,男女老幼,三五成群,围聚一起,或议事,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