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景区
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仙都、黄龙山、岩门、大洋四个景区,鼎湖峰、小赤壁、芙蓉峡,倪翁洞、黄帝祠宇、独峰书院、黄龙寺等五百多个景点组成。
仙都景区是仙都风景名胜区的主景区,以仙都山为依托,境内如人间仙境,风光宜人。主要由鼎湖峰、倪翁洞、芙蓉峡、小赤壁、朱潭山、赵侯祠六个景点组成,占地27平方公里。
仙都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区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青水秀,云霞辉映,景色秀美,素有“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的美誉。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足迹遍布,留下无数珍贵的石刻古迹。
仙都山,古称缙云山,与黄山、庐山并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三天子都之一。缙云县以山得名。
景区内有著名的鼎湖峰(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步虚山、舅轿岩、婆媳岩、大肚岩、凌虚洞、龙耕路等自然景观。并建有黄帝祠宇、黄龙寺、栖真寺、独峰书院等人文古建筑,其中“黄帝祠宇”规模最大,是炎黄子孙祭祀朝拜中华民族始祖的圣地。还有“鼎湖胜迹”、袁枚《游仙都峰记》、“铁城”等摩崖石刻供观赏。
仙都鼎湖峰
鼎湖峰
鼎湖峰景点:鼎湖峰、 童子峰、 仰止亭、步虚山、 步虚亭、 黄帝祠宇、 轩辕黄帝史迹展览馆、 “鼎湖胜迹”题刻、仙水洞、 凌虚洞、 轩辕辙迹、 仙都山、 忘归洞、 金龙洞
鼎湖峰,又名“天柱峰”,东南以步虚山、仙都山为屏,西北傍练溪碧水,高170.8平方米,底部面积2466 平方米,顶部面积710平方米,拔地而起,直刺云天,享有“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之誉。它状如春笋,故又称石笋。峰巅苍松翠柏间有一小湖泊,相传是轩辕黄帝在此炼丹时,被鼎压塌成湖,故称鼎湖。
鼎湖峰景点是整个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主要由仰峰洲、练金溪、鼎峰潭、登仙桥、鼎湖峰、童子峰、丹穴、仰子亭、鼎湖胜迹题刻、沈括摩崖题刻、叶清臣《独峰山铭》摩崖、毛维瞻题刻、仙都草堂等组成。
晋代谢灵运《名山记》载:“ 缙云山旁,孤石几然,高二百丈,顶有湖,生莲花。”《 东阳志》载:鼎湖峰为“丹峰山”。相传轩辕黄帝曾置炉于峰顶炼丹。燕成群鹤起舞,黄帝跨赤龙升天。群臣欲跟,争攀龙须,龙须不胜重负,拔落坠地,变为"龙须草"。明代李时珍将龙须草载入《本草纲目》,称为“石龙刍”,又名“缙云草”。《浙江通志》上载:“龙须草,产于仙都独峰岩上”。解放前,有药农曾两次架绳索飞渡峰顶采集灵芝、吊兰、黑岩皮等珍贵药材。鼎湖峰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秀拔山种清气上,直冲星斗夜光寒。”历代名人为瞰湖奇景赞不绝口,旅客亦以到此一游为快。唐代诗人白居易作过生动的描绘:“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独崔嵬。有时凤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天来"。宋朝王十朋诗中亦有“皇帝归客入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之句。峰壁有明朝万历年间题刻"电能湖胜迹"四字。鼎湖峰旁依儇着一小石峰,俗称“小石笋”酷似慈母抚姣儿,又名“童子峰”,意境绝妙。
鼎湖峰景点是整个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170.8 米,顶部面积为710 平方米,底部面积为2468 平方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然后跨赤龙升天而去的地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个天下奇观。
童子峰
鼎湖峰旁边依偎着一小石峰,它高40.7米,尖尖似笋,俗呼小石笋。鼎湖峰半腰有一圆洞,像人的肚脐。这小石峰高可平脐,酷似慈母身下的姣儿,故又称童子峰。近代海宁干人俊有诗云“大石气盖世,小石乐天真。天真不可复,大石误千春。
仰止亭
仰止亭,据清六峰樵客《仙都小憩图》载:在童子峰外练金溪畔,约建于明代,当为游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仰止之处,后废。台胞李延品、舒寿福两先生捐款重建。新亭是重檐十二柱式,黄帝合宫形,有古朴典雅之感。“仰止亭”三字,湖州李英书,亭内长联,吴亚卿撰书。
步虚山
步虚山是鼎湖峰的后山。它东西走向,东接高天坪,西为石笋漏,南为下官坑,北俯板堰,海拔高364米(步虚,道家名词,道教斋醮中道士在醮坛上边赞诵边步行的仪式动作)。它的西头原与鼎湖峰为一体,形成于白垩世晚期,后经流水的冲刷和寒暑风化(垂直节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离,形成许许多多尖柱状的石柱。
鼎湖峰就是其中最高最大的石峰,故步虚山,西端俗称石笋漏与石侧漏。元《仙都志》云“步虚山,在仙都山前,正与玉虚宫相对,叠嶂倚空,群峰掩映,……古老云黄帝尝炼丹之所。<舆地志>云‘缙云堂,即三天子都’。山巅平敞,有若坛,是其地也。”北宋铁面御史衢州赵忭有诗云“妙峰高处即仙居,多为朝真作步虚。却是清风明月夜,一声倾听属樵夫。”
步虚亭
步虚亭,立于鼎湖峰身后步虚山巅的昆台之上,一九七九年建。匾为沙盂海所题。据说建这亭时,曾挖出石砚、石笔,可能是古人祭天时供奉神仙之物。向西,鼎湖在下,古丽在上,中间笋川、前湖诸村,历历在目,似乎已置身于天宫仙府。那鼎湖峰,从地底深处森然隆起,状如方柱,气势磅礴,正如谢灵运在《山居赋注》中所云“方石万丈,下有长溪,亦是缙云之流云”;向东,高天坪在前,马鞍山在上,宛在九重,更为壮观;向北、山如龙蛇,烟村暮树,瑰丽非凡;还有磊磊铁城,隐约可辨;那九曲练溪,如丝如带,环绕而至,更添风情十分;向南,仙山横列,天堂在前,山风松涛,徐徐而来,游人更醉。那登天之汗,登山之累,此刻全消,如果把酒临风,自然其喜洋洋者矣。
“鼎湖胜迹”题刻
鼎湖峰下,有“鼎湖胜迹”四个大字,它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折江巡抚常居敬和同年(榜)友浙江藩司(承宣布政使司)曾士彦、良司(提刑按察使司)廖恒吉一起游览仙都时题写的。常居敬,心吾,字明湖广武昌卫军籍,江夏人。万历二年进士。十八年九月,以太仆寺卿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二十一年三月调南京。青田石门洞也存有“心吾诗碑一方”。
鼎湖峰门票价格 60元
仙都倪翁洞独峰书院
倪翁洞
倪翁洞景点:倪翁洞、阳谷洞、“旭山”题刻、老鼠偷油、 玉甑岩、独峰书院、问渔亭
初肠谷又称“倪翁洞”。初肠谷有三个石洞并连,玲珑剔透,圆如米筛,又称“阳谷三窍”。每当旭日东升,有一缕阳光射透三洞的奇迹。从“半壁池”入,过曲径拾石级而上。主洞高大宽敞顶如园盖,地面平坦,洞前有巨石如屏,石室十分幽静而雅致,洞顶有碗口大的石孔,相传为古人夜读挂灯处。
洞中留有唐朝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摩崖石刻、行、楷、隶、篆齐全,琳琅满目。最珍贵的是唐代小篆书法家李阳冰(曾任缙云县令)题的”倪翁洞”三字。据说古代一位姓倪的官员,嫉俗遁世,隐居于此,但未留下姓名。唐朝李阳冰任播云县令时称之为倪翁,并于公元759年攀书“倪翁洞”三宇,刻于洞口,立巨石之上。后人修建“凭虚阁”以保护书法,至今石刻无损,字迹清晰。
明朝刑部尚书鞘志(号旭山)和御史樊献科(号斗山),也曾先后隐居于“两谷洞”,因此石壁间有“旭山”、“斗山洞天”等题字。1980年4月,缙云县委将“倪翁洞”和仙都风景区的岩壁石刻。列为历史文物,加强保护。初肠谷俗称“瞄谷洞”。黎明在此可望一轮红日于马鞍山颠喷薄而出如烈马驮日,竣灿夺目,这就是所谓“肠谷晨晚”。明朝汤显祖有诗:“西望云霞近括苍,层峦洞痉拱朝阳,天衣舷碧播睛色,丹灶流珠钦日光”,就是对初肠谷的绝妙写照。
倪翁洞门票价格 10元
仙都小赤壁-02
小赤壁
小赤壁景点:姑妇岩、舅轿岩、小赤壁、龙耕路、仙榜岩、 小蓬莱、八仙亭、袁枚《游仙都峰记》刻石、步仙桥、 龙首峰、大肚岩
小赤壁门票价格 10元
仙都芙蓉峡-01
芙蓉峡
芙蓉峡景点:芙蓉峡、紫芝坞、铁门峡、螺丝岩、 “铁城”摩崖题刻、仙掌岩、卓锡峰、孔雀浴溪
芙蓉峡又称铁城,位于仙都九曲练溪、十里画廊的上游。自鼎湖向北溯好溪行,约五华里许即到。沿途小桥流水,山野村舍,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田园风光,清淳古朴。
芙蓉峡与上章村隔好相望,游人可涉水过溪。登岸后,迎面是一片峭壁岩墙。行数十步即到峡口,峡全长约数十米。两面陡壁耸峙,俨如一条通天弄堂。游人入峡,会顿然感到深谷清幽,心情静寂,异趣横生。
陡壁之巅,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或独立,或成簇,有如荷花初放,芙蓉竞发;酷似飞禽走兽,有如飞龙伏虎,如踞象卧狮,如家猫捕鼠,如猕猴欲蹦,如山鸡觅食,如孔雀开屏、孔雀浴溪。景随步移,变化无穷,真是惟妙惟肖。
雄伟壮观的芙蓉峡,三面围抱,一谷出口,山顶似万朵芙蓉盛开,山壁象铜墙铁壁,谷底长近百米,一道通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影片《阿诗玛》中,阿黑为救阿诗玛,跃马急追,怒发神箭,岩壁崩裂,乱石横飞的镜头即摄于此。
芙蓉峡内的小山谷,有“铁城书院”遗址。明代李键(号铁城)、郑妆壁、李逢雷、樊问门辨等隐居于此。李键有咏“铁城”诗:“两山高并敞云门,天壁飞泉吐欲吞。朝霞山洞扶桑色,古峡飞泉雨雨声”,生动地描绘了此处的景色。芙蓉峡包括紫芝坞、舞善岩、回回岩、芙蓉嶂、仙掌岩、卓锡峰诸景。各因形似神似而得名。
有关景物的故典传说颇多,如谓"八洞神仙"中的张果老和何仙姑,赴西王母蟠桃会后回宫,路经仙都,见紫芝坞紫芝丛生,遂约诸仙前来采摘紫芝。仙姑随身携带的花蓝,不意被急性的兰采和撞播了,蓝里的芙蓉散落在芙蓉峡。于是芙蓉峡里长满了娇艳的芙蓉花。距芙蓉峡不远,还有:“截脉岭”与“石壁潭”两处,亦景物秀丽,风光宜人,不可失之一游。
芙蓉峡 25元
赵侯祠
赵侯祠景点: 青龙岩、赵侯祠、天鹅孵蛋
赵候祠门票价格 10元
朱潭山
朱潭山景点: 仙堤、晦翁阁、九龙壁、超然亭
朱潭山门票价格 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