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公园碧云寺
碧云寺是西山风景区中最精美的一座古刹。这座寺院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元朝开国元勋耶律楚材后裔耶律勒弥“开山、净业始构”,当时称碧云庵。明正德年间(1514年),太监于经在寺后山上修建了生圹改名为碧云寺。明天启年间魏忠贤大加扩修,重修碧云寺,规模宏大。清康熙四十年江南巡视张瑗得知碧云寺是逆臣魏忠贤之生圹而铲平。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乾隆皇帝爱林壑之美,又大加扩建,在寺后建起了一座印度式的金刚宝座塔,在寺右部仿杭州净慈寺罗汉堂修建了碧云寺罗汉堂,形成轴线对称的格局,奠定了碧云寺今日规模。十年浩劫碧云寺也遭不幸,大部分塑像毁于一旦。近年来,园林工人对这座人们喜爱的古刹进行修整油饰,碧云寺重新焕发了生机。
北京香山公园碧云寺塔院石坊
香山公园 碧云寺故事
碧云寺自元代创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相传此地原为金章宗玩景楼旧址,本名“碧云庵”。明代武宗正德十一年(l516年),以佞幸得宠的御马监太监于经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利用税收和从皇帝处所得钱财扩建了碧云寺,并立冢域于寺後,又在冢上种植了青松作为死後葬身之所。据说这种做法叫做“青松压顶”,实际上也是墓葬的一种标记。
北京香山公园碧云寺塔院石坊
大概是因为有过这样一段历史,当地的人们都把这座寺称为“于公寺”。後来于经下狱庾死,葬身碧云寺的打算也落空。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也看中这块宝地,再度扩建碧云寺,又在于经墓圹屋础上加工扩建,作为自己死後墓地。但五年後魏忠贤也获罪,墓穴遂废。经过这两次扩建,富有明代建筑特点的碧云寺业已成形。到清代,绮丽壮观的碧云寺吸引了清帝王和后妃们。乾隆十二年(1748年)对碧云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保存原有寺院的基础上,又在寺後墓圹所在地新建金刚宾座塔,在寺右增建罗汉堂,寺左新建行宫院。由於对原有建筑无较大变动,因此该寺建筑和文物基本保留了明代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