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境内 >> 景区 >> 山西绵山
 水涛沟景区简介

水涛沟景区

  

水涛沟奇瀑-02

 

水涛沟奇瀑

水涛沟奇瀑-01

  绵山秀色

  首推水涛仙沟。沟前说法台苍翠如黛,耸立于两山之间,环绕于涧水之中,夏秋季节常有彩虹升起,景色之美,如诗如画。十里仙谷,大大小小瀑布有百十余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有如镶嵌在茂林和芦苇丛中的一串串碧玉,使人如置身于扑朔迷离、神奇莫测的南国水乡之中。沿沟主要景点有五龙峰、舍身岩、石桐寺、五龙潭、仙童坐龟、二龙戏水、碧溪垂钓、牛角挂书、天来居、恐龙群、知章醉酒、乐天草舍、七星仙桥、五龙飞瀑、抽刀断水、先天八卦、群仙拜月、莲花峰、无字碑、水帘洞等30余处,有瑞典国王古斯托夫六世神泉浴的历史遗迹。华夏奇瀑五龙飞瀑,落差80余米,跌落于五龙深潭;宽约10米,游人可从瀑下通过,并在此留影。水帘洞,为天下修性养气、辟谷成真第一洞。洞口飞流如练,洞内可容三四十人,为历代高僧、高道辟关、辟谷的修炼场所。水涛沟为拜神仙、游仙境、得仙气的游览好去处。

  五龙潭

  这是一个占地20亩的深潭.当年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湖水干涸后,龙母便携五个儿子上绵山栖居。这五龙潭就是五龙常来戏水的地方.潭边这只活灵活现的石黾也颇有来历.五龙上山之初,潭里经常有水族出没为患,伤害百姓.龙母得知后便派她的弟子老黾到这里守护.潭水清澈见底. 人们在饱览山水的同时, 可以在此垂钓、泛舟.尽享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乐趣。

  五龙树

  又被人们叫做五龙打坐椅。传说空王佛在这里讲经说法时,五龙也常在此听法,并在树上接天地之气。时间长了,这里便留下了五龙打坐的痕迹。后人将它叫做“龙椅”。

  说法台

  因它形似香炉又名香炉山,,与五龙峰隔沟相望,是唐代高僧志超的说法处。从背面看又俨然是一座驼峰,这匹硕大无比的骆驼,是专为高僧志超驮运经书的。明代曾任国子监司业的汾阳人朱子俊曾写诗赞道:“台尝说法少人通,介立青螺两壁中,霹雳一声聊当喝,蓦然惊起涧中虹。”这首诗绘声绘色地写出了说法台苍翠如黛,耸立于两山之间,涧水环绕北流,涧中彩虹升腾,好一幅江南山水丹青!从另外的角度看:它既像一头威猛无比的雄狮,又像一头巨象,它们都是空王佛讲经说法时的坐骑。

  五龙峰

  与说法台遥遥相对,五座山峰犹如五条汉子一字排开,是五龙在此听空王佛讲经说法。他们那全身贯注的样子,给人一种真心向佛的感觉。

  石桐水

  原名神泉.远在商代时,因纣王无道,天下大旱,民不聊生,百姓纷纷跪祈神灵降福。人们的祈祷声日夜不停,感动了正在大罗宫修行的太清道德天尊,于是挥动手中佛尘,一股泉水顿时涌出,百姓深知此泉为神仙所赐, 便取名神泉。北魏郦道元因此水流经石桐寺,又改名为石桐水.桐,通达的意思,意为草木通达而生.它水质清纯,奔湍北流,孕育了数千年的历史文明.近年来为节水灌溉,在岩沟出口处兴建了万亩喷灌.喷灌开启如天降甘霖,蔚为壮观,为绵山之新增景观.

  瀑布群

  由水涛沟逆上,可以看到几十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形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山水画卷和瀑布群体.主要有:五虎山、仙童坐龟、水牛竞渡、虎神护药、二龙戏水、碧溪垂钓.佛香亭、五龙树、神泉浴、牛角挂书、知章醉酒、虎口脱险、封侯挂印、巨蟒护生、双龟驮经、天堂知音、金鱼戏豹、五龙飞瀑、七星仙桥、刀劈石、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群仙拜月、水帘洞府等等。五虎山介休人杰地灵,有“三贤故里”之称。因春秋晋国大夫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羽化成仙,更使绵山闻名遐迩。北宋名相张商英十分仰慕介子的人品,前来凭吊。由于心切,不顾路途艰辛,一番长途跋涉之后来到绵山岩沟。见这里山环水绕,泉水淙淙,山高林峻,山花烂漫,令人心旷神怡,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青山绿水间,寻觅着介子留下的印迹。却不料因连日奔波,风餐露宿使他积劳成疾。行走间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此时隐隐看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领着五只斑斓猛虎走来。老虎将口中衔着的人参恭敬地递给老者,老者随即去救他。他苏醒过来,想起儿时读过的书上曾记载轩辕集有训虎之能,并能骑虎采药,救治众生,当年皇上还向他求过长生不老之药,没想到竟在此遇见这位仙翁。于是他跪地而拜,稍作休息后又继续去寻访古贤。后人为纪念这一奇遇在此建五虎山。

  子母峰

  在这个亭子下,请仰视对山——子母峰。当年介之推母子隐居绵山成仙后,这里就突起了两座山峰,形如母子状,后人将它叫子母峰。这个亭子叫瞻峰亭,也有来历。明代范荣路遇张三丰,听说绵山乃仙佛聚集之地,功不言禄的介之推就曾隐居于此。范荣认为此生未见介公乃一大遗憾,于是来到绵山,正想着突见对山金光闪闪,出现了两人。范荣一见便知是子推母子,遂伏地叩拜。后在此建亭,游览山光水色的同时,不要忘了朝拜子母峰。

  虎神护药

  绵山以产多种名贵药材闻名,尤以绵芪.猪苓、五灵脂为上品。唐太宗大和九年(814),诗人国子监助教温庭筠回家乡祁县祭祖路经介休,上绵山拜佛.走到这里,恍惚中见天空升起一团黑雾,后面几道青光追击,光雾相撞,随着一声巨响,黑烟变成了几头水牛。温抬头见一白发老者骑一猛虎来到面前。那老者将衣袖一拂,水牛便被定在此处,那牛将偷来的药材撒于水面。而刚才的那束青光也变成两只老虎,嘴里还衔着牛的尾巴. 老者点头将虎叫回,便腾空而去.温庭筠想起书上记载,知道老者就是训虎之神轩辕集,而那老虎就是护药之神.于是塑像以记其奇遇.

  二龙戏水

  唐武德三年(庚辰)二月,秦王李世民率兵与突厥刘武周部下宋金刚在绵山下雀鼠谷大战。李世民兵败,路经此地,见泉水甘洌,便蹲下身子去接饮。此时突然看见两道金光直冲水面,接着一声雷鸣,两道金光转眼间变成两条飞龙,盘旋于空中。李世民见有真龙出现,认为这是天助自己,于是率部直奔龙头寺。后又经真武、雷神、关圣帝君的点化救助,遂火烧宋之屯粮,打败了宋金刚部,收降了尉迟恭等八千余众。为感龙恩,派人在这里修了二龙戏水的造型。“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借助于龙的灵气,绵山一带村民家业兴旺。

  碧溪垂钓

  大家知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但唐代诗人.自称烟波钓徒的张志和在绵山无饵垂钓却鲜为人知。张志和是由母亲梦见腹生枫树而生,后肃宗赐名志和.他不愿进翰林书院,而遨游江湖,守真养气,有卧雪不寒,入水不濡之功,天宝九年(750),他来到绵山,见此是仙佛聚集的宝地,便在有枫树的溪上独钓,而钩上无饵。家人多次唤其回乡,他以词答日:“斜风细雨不须归。”后人说他垂钓志不在鱼,而在修行。后功德圆满,跨鹤升天。后世人在此塑像以做纪念。

  仙童坐龟

  绵山终年仙气缭绕,成了八方众仙打坐修行之处,有不少猛兽也沾此灵气而修炼成精。现在看到的这个动物叫龙龟。因禹王治水排干晋阳湖水来到这里,天长日久也修炼成精.这怪兽嗜血成性,为害乡梓,使家畜,人丁日益稀少,仙山宝地笼罩在阴暗之中.如果不顺它的心,只要翻一下身,就会引起地震,附近百姓叫苦连天。渡海观音闻知此事,前来降伏龙龟,命一童子坐在龟背上,以后便有了“仙童坐龙龟,天下保太平”的说法。从此百姓安居乐业,乡梓安泰详和,遂塑此像志之。

  水牛竞渡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少年便立大志,要遍历千山万水,考察华夏水系.为写《水经注》一书,北魏太和十一年(478),来绵山考察水源,携附近村民,亲临此地。在休息时,突见水中冒出三股黑烟,变成三个巨大的鳄鱼向他袭来。郦绝望中见一毛皮黑亮的水牛拔地而起,和鳄鱼展开激烈的搏斗。正在绵山上方巡游的水官见状,便将鳄鱼定在此处。那水牛也突然消失在水中。郦为感谢这富有灵性的水牛相救,便在这里塑此像。随同的介休龙凤村村民观之,顿悟神牛之灵,也在龙风河畔修建了牛王庙,以镇龙凤河水患。过去龙凤村常有洪涝之灾,自从有了牛王的保护,洪涝之灾很少发生。

  牛角挂书

  从古到今,在绵山学文文就,学武武就。马天来的父亲闻知后带他们一家人也来到绵山。拜过神佛之后,天来行至后山。每天放牛看书,疲倦时还到佛香亭学习坐禅。他从小就博闻强记,过目忘。时光匆匆,当他返家时,发现牛不知去向。原来此牛晚上喝圣水,白天吃灵草,天长日久竟也得了仙气,修炼成真,还定期吐出仙丹。回去后不久,马天来中了进士,任国史院编修。这是他做官后回绵山谢神时目睹的。为感绵山造化之恩,便在此塑了“牛角挂书” 的群塑,以激励后人.并提诗曰:“青林寂寂鸟关关,画出风烟落照间.脱却麻鞋临水坐,野云分我一边闲".

  知章醉酒

  唐代诗人贺知章,性格旷达,好饮酒,和李白、张旭等是好友,合称“饮中八仙”。唐开元七年(719),贺知章游绵山来到这里,见如此胜景,诗兴大发,遂留诗曰:“别离江南岁月多,绵山修真消劫磨,常见门前涛沟水,不思它山镜湖波。”

  虎口脱险

  西汉谋士张良帮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室。但他不愿作官,欲返绵山修行养性。听说水帘洞乃众仙得道之地,便决意隐居在此。一路行来,突然三只恶虎从林间窜出,向他扑来。正在这千均一发之际,巡游的二郎神见状,遂命爱犬下界降服,并将它们定于此处。张良举目凝望,见天空一人手持三棱剑向天桥飘然而去。张良为感谢神仙的救命之恩,在此地塑神犬镇守绵山,并在天桥上塑二郎神之金身。

  封侯挂印

  北宋名相文彦博是介休“三贤”之一。他的父母就常在绵山祈祷拜佛,后来及进士弟。次年回介休上山谢佛,夜梦自己身骑一只金钱豹破地而出,山中群猴都拱手相迎,其中猴王捧一宝印。他疑惑不解,准备找老僧为他解梦.这时一位老者路过此地.只言一句:“逢猴之时,必是你挂印之日.”说完飘然而去。回京后,皇帝让他入朝为相。而后文彦博为感谢神佛保佑,在此塑了这组像。文彦博故居遗址在市内文家庄,尚有后人供职于各个部门。

  巨蟒护生

  绵山因其地理优势及仙佛聚集而颇有灵气。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巨蟒也是在这里修行成真的.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唐代文学家韩愈来此游玩,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夜深,醉卧柴草中。一修炼千年的巨蟒看见,化为一翩翩少年,将冰片吐入他口中。韩愈醒来,顿感神清气爽,见那少年正向自己点头微笑.韩愈急忙起身谢拜,忽见眼前一团雾气,那少年变成一条巨蟒升向天空。韩愈为感得道巨蟒之恩,在这里塑巨蟒像纪念。游人每至此处,都要祈求巨蟒降福。摸摸巨蟒,心情舒畅,保您一路平安。

  双龟驮经

  白居易,祖籍太原,年轻时喜欢游览。唐元和十一年(816),他游绵山,走到这里,疲惫不堪,便席地而坐,不知不觉进入梦乡。梦中见有两只巨大的神龟背驮经书在自己眼前晃动,又见一老者手持紫色龙头杖,后还有一神鹿随之。那老者和颜悦色地告诉他:“双龟驮经书,乃独占鳌头之意。”白居易睁眼一看,一切又恢复了原样,他顿悟是神仙勉励其读诗书。他回家后专心攻读,成了唐代大诗人。

  金鱼戏豹

  清代灵石王家听说绵山乃仙佛聚集之地,颇有灵气,故到此朝山.王公走到此处,忽见天空中三道金光直插水中,他定睛一看,见有蝙蝠、金鱼、海豹落于面前。正纳闷时,那仙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王公顿悟此乃神灵助化,纳头就拜。回家后果然生意兴隆。于是在这里塑像以表虔诚。后来他在重修院落准备大兴土木时,来了一位乞丐。王公乐善好施,迎入家中款待。谈话中,乞丐告知:“门朝仙山开,必有洪福来。”而且按五行八卦为他设计了院落布局。王公都依此照办理。后来他财源广进,官运享通,成了有名的晋商大户。为感谢神灵点化之恩,便在此处塑海豹、金鱼、蝙蝠。

  无字碑

  当年,张良欲往水帘洞修行,走到这里只见岩壁陡峭,并感寒气袭人。正要止步不前,突然天空出现一老者对他说:“欲得道成仙,非心诚不可,望汝好自为之。” 言毕而去。张良定睛一看,见对山上有一石窟,里面有一高僧,身后还有无字碑一块。张良叩首伏拜,以谢神佛指点,终在水帘洞修行成真。不知何时,这碑上突然出现了“治世无名,教化无字”八个大字。

  五龙飞瀑

  当年蛟怪在此兴风作浪,被三官大帝将其定住.百姓为感谢三官来此朝拜,却惊奇地发现这里出现了五个龙头.后来,这五龙经常听空王佛讲法,遂皈依佛门,留在这里驻守绵山.每逢干旱.它们即为人间普降甘霖。老百姓见其心诚行善,便予供奉。此后它们口中经常吐出泉水,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景观。

  七星仙桥

  介休有“三贤故里”之称,东汉三万名太学生领袖郭林宗就是其中一贤。他在少年时,常随母亲来此朝山拜佛。行到此处,见水流湍急,挡住了去路。正在发愁,突见水面上金光闪闪,定睛一看却是一勺状,天空又升起一股紫气.母子二人心中纳闷:不知哪位神灵在点化,遂纳头就拜。此时仙人已飘向大罗宫,顿现“斗姆”二字。他们回家后便让人在这里建七星桥,并在中岩建斗姆殿。后林宗发奋读书,成为东汉名士。步行此桥,妖魔瘴气不能接近,故又叫“镇邪桥。”

  刀劈石

  这里有一个抽刀断水的故事。尉迟恭在马跑泉战败后,来到岩沟看到涧水流淌,眼前便又闪现出马跑泉马失前蹄的一幕。于是一股无名火起,便抽刀向涧水砍去,本欲断水,但因将横在溪流中间的巨石一劈两半,反使涧水流得更加湍急。真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从而使他领悟到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归顺李唐王朝是大势所趋.尉迟恭曾为介休留守.现市内尚有尉迟公点将台,及诸将听令处(现称巷)可觅。民间大门所绘门神之一即尉迟恭。

  舍身岩

  为绵山中层第三栈道,是一条就山壁凿成的长近30丈,宽不足3尺的鸟道。踏上这段险路,头顶峭壁高出云表,脚下沟壑深有千尺,上下岩壁寸草不生,不禁给人的精神以一种巨大的震慑,胆小的人是断然不敢举步的。晋文公元年(前636),文公重耳寻找介之推空返路过这里时,面对绝壁险道,想到自己有负贤臣,致他母子惨死,不禁头晕目眩,胆战心惊,是随从将他的双眼蒙住,才搀扶他一步一颤地通过的。故又名“慑神岩”。

  岩沟

  是与下岩、中岩、大岩、岩谷、岩上相对应的绵山低层游览区。从绵山花坡乡起,到介休市兴地灌区止,共约20公里。沿沟苍岩、古道、奇树、怪石、山花、野草点缀其间,石桐水千回百转湍湍流过,苍鹰低回,空谷鸟鸣,组成了一幅奇特的自然风光。原山西省副省长、著名学者霍泛曾赞叹说:“游绵山若不看岩沟,将是最大的遗憾!”。漫步岩沟,一定会使你留连忘返。

  石桐水

  原名神泉。远在商代时,因纣王无道,天下大旱,民不聊生,百姓纷纷跪祈神灵降福。人们的祈祷声日夜不停,感动了正在大罗宫修行的太清道德天尊,于是挥动手中拂尘,一股泉水顿时涌出。百姓深知此泉为神仙所赐,便取名神泉。北魏郦道元因此水流经石桐寺,又改名为石桐水。桐,通达的意思,意为草木通达而生。它水质清纯,奔湍北流,孕育了数千年的历史文明。近年来为节水灌溉,在岩沟出口处兴建了万亩喷灌。喷灌开启如天降甘霖,蔚为壮观,为绵山之新增景观。

  五虎山

  介休人杰地灵,有“三贤故里”之称。因春秋晋国大夫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羽化成仙,更使绵山闻名遐迩。北宋名相张商英十分仰慕介子的人品,曾专程前来凭吊。由于心切,不顾路途辛劳,一番长途跋涉之后来到绵山岩沟。见这里山环水绕,山高林峻,山花烂漫,令人心旷神怡,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青山绿水之间,寻觅着介子留下的印迹。却不料因连日奔波,风餐露宿使他积劳成疾。行走间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此时隐隐看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领着五只斑斓猛虎走来。老虎将口中衔着的人参恭敬地递给老者,老者随即去救他。他苏醒过来,想起儿时读过的书上曾记载轩辕集有训虎之能,并能骑虎采药,救治众生,当年皇上还向他求过长生不老之药,没想到竟在此遇见这位仙翁。于是他跪地而拜,稍事休息后又继续去寻访古贤。后人为纪念这一奇遇,在此建五虎山。

  桐水岛屋

  该屋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来绵山考察时休憩的地方。郦道元,河北范阳人,历任安南将军、御史中丞等职。但一生淡泊名利,志在山水。为注《水经》曾来绵山访查,留下了“绵水出介休县南,北流经石桐寺”的记载。明代万历年间介休知县史记事也是一位热心水利的廉吏,为纪念郦道元往事,遂召工匠建此屋以志之。

  驮经山

  圆通和尚,是元代介休焦家堡人。幼年时听说空王佛非常灵验,便萌发了上山修行的念头。是年正月初一,善男信女们在水涛沟听空王佛说法,他也来到这里盘腿而坐。意念中看到天空有一巨形神龟,背驮经书,向这里徐徐飞来。此时不知谁喊了一声:“看,神龟!”神龟便倏然隐去,经书洒落地面。圆通睁眼一看,那经书竟又变成了一座石山。此时他顿感自己凡气未尽,不能成真。于是前往云峰寺苦心修行,直至坐化。现寺内有他的包骨真身像。

  佛香亭

  据《空王宝卷》讲,绵山空王佛为普渡众生,给众生讲经说法,听者无不开悟。每当夜深人静时就听到他在亭下为众生说法。听法的有高僧、高道,还有跟随他的玉兔、金鹿,以及五龙、仙鹤。这个大鲤鱼也是来听讲经的,时间长了竟有了灵性,成了空王佛的坐骑。来往的人每至此,都要在上面小坐片刻,可除去杂念,三元归一,神清气爽。

  北宋文人皇甫韶久闻绵山乃仙佛聚集之地,而抱腹岩挂铃又是绵山一绝,于是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来绵山拜佛。当地老百姓讲,每年农历三月十七,空王佛便会在此处讲经。为证实此事,是日他来到此亭下,果然午夜子时刚过,就隐约听到空王佛讲经的声音。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后他命人在此修建了佛香亭,据说至今每逢三月十七夜晚,在此还能隐约听到诵经声。

  神泉浴

  公元1926年,瑞典王子古斯托夫六世带着王妃、小王子一行来到中国。一路的奔波劳累,再加上蚊虫叮咬,染上了一种奇痒无比的皮肤病,请了许多名医都无济于事。当听说绵山的神佛灵验后,就来到绵山,在药师佛前求医。正要起身时,发现地上有张表文,示意他到这里的神泉洗痒。他半信半疑地来到这儿,用水洗痒,惊喜地发现身上的红斑消失殆尽,全身也轻松了许多。于是,随行的小王子等人也纵身跃入水中,尽享上天赐给的恩泽。有人说他临回国时,还取了些圣水带走,以保佑他们国泰民安。当地老百姓为纪念这一奇事,在这里造像以志之。

  天来居

  这是当年马天来牛角挂书时休憩过的地方。天来,字云章,著名的雕塑家、书画家。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中进士,官至国史院编修。后因官场腐败,辞官回乡,隐居于此,过起了“土木形骸与世违”的生活,曾为介公祠重塑介之推母子像,并传艺授徒。明代雕塑家、书画家郭海深受其影响。此屋就是郭海为纪念马天来建造的。

  乐天草舍

  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此梦见“双龟驮经”。白居易,字乐天。为官其间曾多次直言陈谏,得罪权贵,因而屡遭贬谪。因与介之推志在政治清明的志向相同,一生敬慕介子,向往绵山,共写寒食、清明诗。

  长寿瀑

  宋元丰末年,已近耄耋之年的文彦博致仕归里省亲时上绵山游览,正逢南极仙翁云游至此,见绵山山青水秀、奇岩灵窟、仙气缭绕,好一方洞天福地。遂按下云头,化为一老者游览至水涛沟时恰遇文彦博在此。仙翁知其为当朝元老便搭话:“老翁久仰太师大名今日得见,乃三生有幸。愿赠灵芝一枚,食之可长寿也。”彦博谢曰:“吾与老翁素昧平生,岂敢受赠。”老翁曰:“公乃国之栋梁,公长寿,民之福也。”言毕化清云南向而去。彦博方知是南极仙翁,纳头便拜。次年文彦博复职,后岁九十二卒。后人为纪念这一奇遇,在此 塑寿星和灵芝以志之。

  鲤鱼跳龙门

  明天启五年(1625),董直愚由父带领上绵山大罗宫祈求功名。是夜,梦见绵山水涛沟有鲤鱼跳跃龙门。次日早董直愚将梦境告之于父亲。父亲曰:“鲤鱼跳龙门,兆皇榜及第,子前程无量也。”果然,次年直愚赴京殿试,得中进士,后官至吏部文选司员外郞。为感念当年梦遇之事,董直愚省亲时让人在此塑鲤鱼跳龙门。后凡有学子期求功名者,在此虔诚祈拜,无不高中,十分灵验。

  霜红山房

  这是明末清初,诗、书、画、医、武“五绝奇才”傅山常来的地方。傅山,字青主,号朱衣道人,山西阳曲县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曾为云峰寺题写长联。清康熙十七年(1678)为逃避做官曾一度来绵山隐居。康熙二十年(1681)又作《题介子祠》、《介山石乳泉》诗,并构思文集。因其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故将所撰文集称之为《霜红龛集》。

  二龙戏珠

  相传五龙因绵山祈雨误事受罚后,遍体鳞伤。龙母爱怜儿子,便嘱它来五龙潭洗浴治伤。五龙飞至此处,但见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珠由天而降,落入水中。不几日,五龙便痊愈了。这时,龙母惦记儿子,令四龙前来探望。兄弟相见,在水中戏水玩耍。百姓视他们为水涛沟守护神,遂在此建造二龙戏珠。

  莲花瀑

  清康熙六十年(1721)介休大旱,瘟疫流行,民不聊生,人们纷纷上绵山求仙拜佛。时有观音菩萨云游至此,见水涛沟内仙气冉冉,圣水潺潺,不由按下云头,化作一位老人在此游览。不一会儿,十余名百姓神色憔悴,互相搀扶而来。菩萨问何故,百姓如实相告。菩萨便随手折一树枝,蘸上溪水往空中洒去。不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雷声大作,普降甘霖。百姓急忙拜谢。此时水中现出莲花,人们方知是观音菩萨降恩。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此塑莲花台一座。游人上去一坐,便可受观音赐福。

  得贤舫

  唐武德三年四月,李世民大败尉迟恭,尉迟恭受降。尉迟